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比较甘肃省卫生筹资系统的发展变化;2测量医改前后甘肃省卫生筹资公平性,比较分析变化情况及影响;3结合相关政策,分析公平性变化原因;4提出进一步改善卫生筹资公平性的政策建议。方法通过应用第四次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甘肃省数据,利用卫生筹资累进性分析方法,聚焦于比例法、作图法(集中曲线)和指数法(集中指数、Kakwani指数)三个具体方法,全面分析医改前和医改后甘肃省公平性变化情况。结果2012/13医改后,甘肃省整个筹资系统Kakwani指数为0.0155,略呈累进,直接税、间接税、社会医疗保险和现金卫生支出筹资来源Kakwani指数分别为0.2547、0.0011、0.0440和-0.0323;2007/08医改前,甘肃省整个筹资系统Kakwani指数为0.0721,呈累进,直接税、间接税、社会医疗保险和现金卫生支出Kakwani指数依次为0.3243、-0.0127、0.1680和0.0132。对比后发现:直接税筹资渠道累进程度依然最大;间接税和社会医疗保险累进性趋向于等比例筹资渠道;现金卫生支出由医改前的累进变为医改后的累退。城乡卫生筹资累进性差异主要集中在社会医疗保险上,医改后城市和农村其Kakwani指数分别为0.0850、-0.0157,医改前分别为0.0743、-0.2641,可见农村地区医改前后社会医疗保险均为累退的筹资渠道。结论医改后,甘肃省卫生筹资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征:第一,卫生筹资结构优化明显,但若要实现“十二五”医改规划既定目标,政府需发挥其主导作用,仍有必要继续加大卫生投入。第二,整个筹资系统累进性较医改前虽稍有下降,但仍略呈累进,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保险覆盖到低收入群体,刺激其需求的释放,卫生服务利用提升;二是现金卫生支出在甘肃省整个筹资体系中占比仍较高,致使其公平性权重较大。从这个角度讲,医改后甘肃省公平性有所改善。第三,卫生筹资体制改革应降低对个人自付的依赖,在盘活现有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