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LCD1是Plcd1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磷脂酶C家族δ亚型,在磷酸肌醇代谢和Ca2+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目标是建立Plcd1转基因小鼠,结合前期本实验室自主培育的Plcd1缺失小鼠snthr-1Bao,在整体动物水平研究Plcd1的生物学功能。本实验从Plcd1表达载体的构建和显微注射法制备Plcd1转基因小鼠两个方面介绍如下:
第一部分pEF6/V5-His-Plcd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扩增Plcd1目的基因片段,获得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PLCD1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方法:通过RT-PCR方法获得Plcd1目的片段,将其与pMD19-T载体连接、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经蓝白斑筛选、PCR检测及DNA测序,获得pMD19-T-Plcd1重组质粒;以重组质粒为模板,通过引物设计及PCR方法在Plcd1目的基因两端引入合适的酶切位点,将纯化的PCR产物和pEF6/V5-His-LacZ表达载体分别进行酶切、纯化、回收、连接、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再经Amp筛选、PCR检测及DNA测序,获得pEF6/V5-His-Plcd1表达载体;在此基础上,通过电转染的方法,将pEF6/V5-His-Plcd1表达载体导入L929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LCD1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本实验成功扩增了长2271bp的Plcd1目的片段,将其与pMD19-T载体连接获得了pMD19-T-Plcd1克隆载体;以克隆载体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分别在Plcd1目的基因上下游引入了SpeI和BstBI两个酶切位点,PCR产物与pEF6/V5-His-Lac Z经酶切、回收、连接、转化、筛选及测序等一系列步骤,最终获得了pEF6/V5-His-Plcd1表达载体;电转染L929细胞后,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到PLCD1融合蛋白在细胞质中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扩增了全长2271bp的Plcd1目的片段,并先后构建了pMD19-T-Plcd1克隆载体及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融合蛋白的pEF6/V5-His-Plcd1表达载体。
第二部分显微注射法制备Plcd1转基因小鼠。
目的:在成功获得pEF6/V5-His-Plcd1表达载体的基础上,通过显微注射法获得Plcd1转基因小鼠。方法:pEF6/V5-His-Plcd1表达载体经酶切、电泳、纯化后,选择包括hEF-1α启动子、Plcd1目的片段、V5、His-tag和BGH的线性构件用于显微注射;供体、受体小鼠经同步发情或超排卵处理,采集受精卵用于显微注射;经显微注射后的受精卵适当培养,选择优质胚胎进行受体小鼠的输卵管移植;出生小鼠经基因组DNA提取及PCR检测,初步确认获得Founder转基因小鼠。结果:pEF6/V5-His-Plcd1经NruI和AseI双酶切纯化后,成功获得了用于显微注射的目的片段;显微注射共681枚受精卵,经培养后多数溶解,仅存活优质胚胎393枚,存活率为57.7%;存活胚胎全部用于移植,共移植了18只受体小鼠,13只小鼠怀孕,获得82只仔鼠。经PCR初步检测,成功获得了15只Plcd1转基因阳性小鼠,阳性率为18.3%。结论:经PCR检测,本实验初步获得了15只Plcd1转基因首建小鼠,为Plcd1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