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对温室水果型黄瓜干物质生产、分配和产量形成过程影响的模拟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tlea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物质生产、分配和产量形成过程决定了温室水果型黄瓜的经济效益。氮素是影响植物干物质生产、分配和产量形成的重要营养元素。为定量研究氮素对温室水果型黄瓜干物质生产、分配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以雌性无限生长型品种‘戴多星’(Cucumis Sativus.‘Deltastar’)为试验材料,于2005年,在上海孙桥现代化农业园区的PVC联栋温室内进行了不同定植期和不同氮素水平的试验。以冠层吸收辐热积为尺度,定量分析了氮素对叶片光合作用、干物质分配指数和采收指数动态、以及出果数、化果数、座果数和果实生长速率这些产量形成要素的影响,建立了氮素对温室水果型黄瓜干物质生产、分配和产量形成过程影响的模拟模型,并用与建模相独立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温室水果型黄瓜总干重、地上部各器官干重、产量及产量形成要素的预测效果较好。(1)氮素对温室水果型黄瓜干物质生产影响的模拟。定量分析了不同光温条件下叶片最大总光合速率和叶片氮浓度的关系,与已有的光合生产和干物质积累模型相结合,建立了氮素对温室水果型黄瓜干物质生产影响的模拟模型。结果表明,本模型能较好的预测不同施氮水平下温室水果型黄瓜的总干重,模型对黄瓜总干重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基于1∶1直线的决定系数(R2)为0.90,相对预测误差(RE)为12.4%。(2)氮素对温室水果型黄瓜干物质分配和产量影响的模拟。首先以冠层吸收辐热积(TEPab)为尺度,建立了各氮素处理的黄瓜地上部分配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向叶、果实、茎的分配指数以及采收指数随生育期(用冠层吸收辐热积表示)变化的函数关系,然后定量分析了氮素对分配指数和采收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的地上部干物质分配指数差异不显著,而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叶分配指数增加,果实分配指数和采收指数下降。本研究确定了叶分配指数相对下降速率、果实分配指数相对增加速率和采收指数相对增加速率与盛果期叶片氮浓度(mg·g-1叶干重)的定量关系。根据分配指数、采收指数动态随冠层吸收辐热积的变化以及氮素对分配指数和采收指数动态影响的定量关系,预测不同施氮水平温室水果型黄瓜地上部各器官干重和产量。在地上部各器官干重和产量的预测中,模型对茎干重、叶干重、果实干重及黄瓜产量(鲜重)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基于1∶1直线之间的R2分别为0.95、0.94、0.99、0.96;RE分别为13.0%、12.3%、9.2%、16.8%。本模型能较好的预测不同氮素水平下温室水果型黄瓜地上部各器官干重和产量。(3)氮素对产量形成过程影响的模拟。首先以冠层吸收辐热积为尺度,定量分析了氮素对温室水果型黄瓜出果数、化果数、座果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直接影响黄瓜的出果速率和化果速率,出果速率随盛果期叶片氮浓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而化果速率随盛果期叶片氮浓度的增加服从正弦函数曲线,并在盛果期叶片氮浓度为32mg(N)·g(DM)-1时达到最小值。然后定量分析了氮素对果实生长速率(以伸长速率表示)的影响。氮素通过影响源库关系(用植株实际叶干重/实际果实干重表示)从而影响果实的伸长速率。果实伸长速率随植株实际叶干重/实际果实干重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且在累积叶干重/累积果实干重=4前后增加程度不同。根据果实伸长速率和植株实际叶干重/实际果实干重的定量关系以及果实出现后累积的冠层吸收辐热积可计算出果长。在温室水果型黄瓜产量形成过程的预测中,模型对出果数、化果数、座果数及单果果长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基于1∶1直线之间的R2分别为0.95、0.97、0.80、0.80;RE分别为10.6%、18.4%、16.4%、23.2%。本模型能较好的预测不同氮素水平下温室水果型黄瓜的产量形成过程。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以根据定植日期、营养液供氮水平和温室内的太阳辐射与温度资料,动态预测上海地区温室水果型黄瓜单蔓整枝方式下的总干重、地上部分各器官干重、产量、果实出现时间、座果数和果实大小(果长)。可以为我国温室水果型黄瓜生产的氮肥优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其他文献
免耕与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新型的耕作栽培方式,它可以改变农田的土壤营养成分,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为探讨连续免耕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稻麦产量的影响。在扬州大学
本实验以日本引进粳稻品种松前为受体材料,以水稻的近缘属菰为供体,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受体水稻菰的基因组DNA。经过两个世代的培养,T1世代表型(株形、穗形、籽粒特征)变异不明显,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及有效分蘖数与母本有显著差异。在T2世代发现明显的表型变异株,并且此变异后代类型丰富,与对照相比多表现为生育期延长、植株高大、分蘖增多、穗长,部分表现为植株矮小、分蘖少,粒形各异有大粒、小粒、长粒,
本文选取影响粮食种植面积的农业劳动力人口、粮食进出口贸易、农民受教育程度、城乡收入差距、家庭负担等多项指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陕西省小麦、玉米种植面积的
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东农303的脱毒微型薯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将Bt-Cry V基因和CBF1基因转入马铃薯中,经PCR和PCR-Southern检测证明Bt-CryV基因和CBF1基因已转入马铃薯中。同时对影响遗传转化因素激素种类与浓度、蔗糖和琼脂浓度、脱菌抗生素种类与浓度、共培养时间、筛选方式等进行了研究,优化了马铃薯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薯块再生培养基确定为MS
以我国主栽杂交玉米农大108和郑单958的各一双亲自交系X178和郑58及其低植酸突变体X178M和郑58M为材料,于2006-2007年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实验农场进行了低植酸突变体主要性状的比较及N素水平对植酸含量与P素组成影响的田间研究,观测比较了株高、生育期、光合速率、叶绿素SPAD值等性状指标,分析测定了不同部位叶片,叶鞘、茎及籽粒、苞叶等不同器官的植酸含量及总P与无机P含量。研究结果表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甘蓝型黄籽油菜与黑籽油菜相比较,具有种皮色素少、种皮薄、纤维素含量低以及蛋白质和含油量高的优点,因而培育遗传稳定、农艺性状优良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已成为油菜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研究表明,植物种皮色素的主要成分是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As)的聚合物,它是由苯丙烷-类黄酮-花青素-原花青素复合途径而合成的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酶,在植物体内其羧化活性很低,受到Rubisco活化酶(Rubisco activase简称RCA)的调节。RCA在植物光能利用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