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乳腺导管内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s245324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单纯乳腺导管内癌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包含了381例于我院住院并治疗的单纯导管内癌患者,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入选的所有病例均为女性,年龄范围31~81岁,均于我院乳腺外科首次行手术切除治疗。排除了伴有浸润性乳腺癌或微浸润成分的患者。以我院病理科对其手术标本进行石蜡包埋及连续切片,伊红-美兰及免疫组化染色后进行镜下病理诊断作为病理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包含单纯导管内癌共381例,其中29例出现了淋巴结转移,352例没有淋巴结转移。其中有3例发生了前哨淋巴结转移。结果显示单纯导管内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组织学分级(P=0.006<0.05),分子分型(P=0.005<0.05),患者的年龄(P=0.043<0.05)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而其他各项指标,如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P=0.731>0.05),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P=0.627>0.05),Her-2受体表达情况(P=0.0.553>0.05),Ki67水平(P=0.094>0.05),肿物最大径(P=0.187>0.05),家族史(P=0.706>0.05),患者的绝经状态(P=0.295>0.05)等均与单纯乳腺导管内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存在统计学相关性。  结论:乳腺单纯导管内癌的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患者年龄等特征与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分级较高,分子分型为三阴性,年龄小于60岁均为乳腺导管内癌的高风险因素。对于这部分伴有高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的单纯DCIS患者,在临床的诊疗过程中,应考虑到其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以及病理被低估的风险。重视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价值,避免病情低估,治疗不足等情况的出现。
其他文献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以运动神经元选择性丢失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表现为肢体无力和瘫痪,并最终发展至呼吸肌无力,进而危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