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原产于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在中国园林应用中别具特色。古语,名花出于名园,在历朝历代中,一些盛极一时的牡丹名园相继出现于各州各地。这些名园虽时盛时衰或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它们大部分记入史册,流传至今。当我们翻阅牡丹经典,去重温那历史长河中牡丹名园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们对传承和发展牡丹依然有着很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翻阅文献、归纳整理文献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北方历代牡丹名园进行了系统研究,内容包括牡丹栽培史对牡丹专类园建设的影响、历代牡丹名园的考证研究、牡丹名园的发展史、现代牡丹名园现状的调查四个方面。从而梳理出历代牡丹名园的状况、栽培史对牡丹名园建设的影响、牡丹园林发展史,并对传统牡丹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的探讨。本文通过对北方牡丹名园系统的研究及相关资料归纳与整理,得出以下结果:(1)牡丹园最早有文字记载在隋朝皇家园林中,唐朝时在寺庙园林与私家园林中出现牡丹专类园,明清时期牡丹园发展到鼎盛期,现代牡丹园除极不具备牡丹生长的环境(如海南等地),全国各地区均有牡丹园。(2)牡丹名园常常出现在历朝历代牡丹栽培中心或政治中心,牡丹观赏栽培对牡丹名园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牡丹观赏栽培促进牡丹园的建设,同时通过牡丹园这一载体培育出许多名贵品种,两者相互促进,并与国家的兴衰具有时空上的高度相关性。(3)牡丹园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牡丹园林已演变成一种承载牡丹及牡丹文化的载体,而不单仅是一种以牡丹为种植主体的专类园。牡丹从最初的观赏逐渐被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逐渐升华为具有文化寓意的意象,并对牡丹园林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这说明牡丹文化及牡丹园林,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4)随着时代的发展,牡丹名园在朝代的更迭中形成了特有的牡丹文化,同时在新时期愈加创新而呈现出高度园林化。历代牡丹名园不仅仅是作为实体景观存在,而是作为牡丹园林历史与文化的载体,穿越时空,为现代牡丹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新时期牡丹园林创新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