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数据看发展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xly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统计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统计是反映和研究经济社会和自然现象及其本质的数量表现和相互间的数量关系的科学,而这种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研究,必须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和自然现象的质的方面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原则、基本内容和根本要求,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及发展提出质的方面的要求,这就是统计描述、统计研究、统计发展的基本依据。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要求统计符合科学、全面、准确、及时的原则。即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经济社会现象的客观实际情况。但统计的现状还不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是现行统计指标体系尚未做到与时俱进,与全面反映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当前统计调查方法、调查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存在统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不能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四是各种数据之间不衔接,存在互相矛盾的情况;五是统计服务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分析统计现状产生的原因,一是社会道德失衡,诚信严重失范,存在作假帐、报假数、说假话的现象;二是统计方法不科学,统计手段落后,在统计对象、统计指标、调查方法、报道渠道、工作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情况下,传统的统计制度、方法已经无法准确、及时、全面、方便地获得党政领导与社会各界所需要的各项统计信息;三是统计管理体制影响,当前统计管理体制依法独立统计的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四是干部考核机制、长官意志影响,当前定量考核的某些指标没有进行严格、科学、规范的审计和评价,过分强调经济增长,使某些领导出于地方、部门、个人利益的考虑,对统计部门授意和间接施加影响,使之按其意志编造或瞒报、虚报统计数据。为避免统计数字失真,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文章最后提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统计工作。首先从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并将统计职业道德建设与反腐倡廉结合起来;二是改革现行统计方法制度,全面反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淡化数量指标,强调效益指标;淡化总量指标,强调人均指标;淡化经济指标,强调社会指标;三是改革现行统计管理模式,加强统计工作的独立性,提高抗干扰能力,建议建立垂直的统计管理体制模式;四是改进对干部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统计部门通过参与指标的设计,授予不同指标不同的权数,达到弱化经济指标,强化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社会进步等方面指标的目的,并以相对“中立”的角色参与统计调查和统计监督,发挥统计在科学发展观实践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及高校的持续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为紧张。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总体的经济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要在中国全面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三农”问题,即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