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末诗人韦庄是一位诗词兼擅的作家,他与杜甫有共同的政治追求,相似的人生遭际,在艺术审美上的契合,使韦庄对杜甫产生异代知音之感,在选诗与创作上都直追杜甫,有“老杜笔力”之誉。韦庄对杜甫的接受是杜甫接受史上的重要一环,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以韦庄对杜甫的接受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四章,着重从尊杜选诗、喜杜学诗以及韦庄尊杜、学杜的原因、价值以及局限性等几个方面来考察韦庄对杜甫的接受情况。绪论部分,简单介绍选题缘由、理论意义,韦庄对杜甫接受的研究现状以及概括韦庄对杜甫接受的方式。主体部分由四个方面展开:第一章,从诗歌选本看韦庄对杜甫的接受。主要从杜甫唐代接受情况、《又玄集》体现出的韦庄对杜甫的接受情况两部分来考察。韦庄所选的诗歌选集《又玄集》,是现存唐人选唐诗中唯一编录杜甫诗歌的一个选本。选本反映了编者的理论观点、美学趣味和时代的文学风尚,《又玄集》以杜甫为尊,选录最多(达7首,超过平均数量的3倍),以“清词丽句”为选诗标准,反映出韦庄与杜甫诗学思想的契合,是韦庄对杜甫诗歌的充分肯定与接受。第二章,从诗歌创作看韦庄对杜甫的接受。主要从韦诗对杜诗主题思想的传承、创作艺术的借鉴两部分考察。这一章从韦蔼所编之韦庄集《浣花集》来展开研究,杜甫思想上的“忠君”、“仁爱”和“史笔”精神,艺术上的“沉郁”、“清丽”诗风、“用典”和“律诗”艺术都给韦庄以很大启发,他不仅在选诗上注重杜甫的“清词丽句”,更在诗歌创作上直追杜甫,继承其现实主义的“诗史”精神,写了许多关心民瘼、讽喻时政的诗歌。第三章,透过现象分析韦庄尊杜、学杜的原因。主要从韦庄本身对杜甫人格的追慕以及对其诗歌的爱好、艺术发展的必然性以及同时代人的学杜风气影响三方面展开论述。第四章,对韦庄师杜进行客观地评价,充分肯定韦庄在继承和发展杜甫的“诗史”精神、推动杜甫诗歌传播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客观指出韦庄诗歌创作中的局限性。结语,总结全文,得出结论。韦庄在编选《又玄集》和自身的诗歌创作上都是对杜甫的进一步接受,是唐末世人对杜甫诗歌的再肯定,对杜诗的传播作用是巨大的,他既继承了前人学杜的成果,也开启了宋代学杜的高潮,是杜甫接受史上重要的一环。但是由于个人学养和社会阅历的相对欠缺,以及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韦庄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他不能超越杜甫的重要原因,也造成了韦庄诗歌不能继续发展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