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村的科普问题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普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公众为主角、以科学为内容的,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面向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尽管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科普有着不同的内容、作用和特征,但无论怎样它都是人类进步的主题之一。农村科普工作是面向农业、立足农村并运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亿万农民的活动。农村科学普及程度,是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我国现代化事业的繁荣强盛,农村科普工作对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相对于我国早期以传播科学知识和推广实用技术的农村科普而言,在农村科普发展的今天以认识科学、理解科学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目的已成为一个时代主题,农村科普发展的内容、目的、方式、主体、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本文在第二章中试图从科普的定义、内涵和作用,农村科普的主要内容、主要特征和实质等层面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并针对相关对策作出尝试性回答。   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科学素质纲要》中明确提出,今后15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这为我国农村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而当前我国农村科普中出现的科普主体行为问题、农民的技术选择问题以及科普断层、科普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正是农村科普工作中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没有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很好的贯穿在农村科学普及中所导致的人文关怀的缺失问题。而这也是本文在第三章中对农村科普问题研究的出发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无疑对我国当前农村科普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在第四章和第五章中通过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科普发展状况的研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应当如何借鉴别国成功经验,如何汇入世界农村科普发展的主流趋势,更好的促进我国农村科普工作,提高我国农民科学素质,进行了试探性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
其他文献
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思想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引入中国,并逐步为中国学者所接受。冯友兰作为上个世纪在中国哲学史方面造诣颇深的大学者,他的著述及思想
罗尔斯的经济伦理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涌现出的各方面问题,如个人自由与国家干预、公平与效率以及公平分配社会财富、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等都具有一定的意
人类自其诞生起,就对自由有着无限地向往和追求,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自由的问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自由就像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迷,困扰着古往今来的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
蕴涵怪论一直是困扰逻辑学的幽灵,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意义型和形式型。为解决蕴涵怪论(主要是形式蕴涵),逻辑学者相继创制了形式蕴涵、严格蕴涵、相干蕴涵和衍推等。这些方案形
研究汉魏之际的治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所做的工作,就是通过从整体上对汉魏之际的政治做一考察,以探讨这一历史阶段治道嬗变的总体过程和基本特征。与前人的有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