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半喂入脱粒装置试验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ouyaozhu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子属于传统的优势杂粮作物,在现代绿色保健食品和旱作生态农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发展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最理想的作物。现有的谷子联合收割机在工作过程中易出现喂入不良、掉穗等现象,且脱粒和清选损失率较大,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本课题旨在为小型谷子联合收割机提供一种新型半喂入脱粒装置,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确定该脱粒装置的最优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为整机的应用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试验研究中,首先以脱不净率为试验指标,利用自行研制的谷子半喂入脱粒装置试验台对滚筒转速进行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后续试验的参考转速。以杂余籽粒率和滚筒碾压段脱出籽粒比例为试验指标,进行碾压辊状态的对比试验,确定碾压辊状态。以此为基础,将脱粒损失率、杂余籽粒率和含杂率作为试验指标,以滚筒转速、脱粒间隙和凹板筛条间距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和回归试验研究,得到三个因素对综合指标的影响主次并建立相应的关系模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优化处理,得到该半喂入脱粒装置的最优结构和运动参数组合。在碾压辊可转动的状态下,当滚筒转速为620r/min、脱粒间隙为12.5mm、凹板筛条间距为9mm时,脱粒损失率和含杂率分别达到0.91%和10.91%。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为小型谷子联合收割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相应的设计参数,在理论和实用性层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其他文献
老年人手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发生率一直被麻醉学界关注。光的生物调节作用被证实是有效的,近年来有学者将其用于脑保护。文章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的发病机制、光生物调节机制及光生物调节用于保护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可能性进行综述。为预防与保护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本文是在新疆具有代表性的膜下滴灌应用地区,针对棉花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和灌水周期对土壤水盐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探究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制度对土壤盐分运移特征和棉花产量的影响,进而寻求较合理的盐碱地膜下滴灌棉花灌溉制度。试验设置了三个灌溉定额即3300、3750及4200m3/hm2和三个灌水周期即5、8及11天;观测内容有土壤水分、盐分及棉花生长状况及产量。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下的水盐
丘脑中央正中核位于上行激活系统和下行易化通路的共同通道,与皮质和皮质下核团具有广泛的投射联系。近年来众多研究指出,丘脑中央正中核在睡眠、麻醉和觉醒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旨在总结近年来相关实验研究结果,重点阐述丘脑中央正中核的投射关系和功能分类,详细综述丘脑中央正中核在睡眠、麻醉和觉醒中的调控作用和机制,简要介绍其在促进植物状态向清醒转变中的应用。最终提出丘脑中央正中核可能是维持清醒状态,并
基于泽贝克效应和佩尔捷效应,热电转换技术可以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能用作热电制冷和发电,为能源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清洁的途径。填充方钴矿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热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