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食用菌中粉螨孳生情况以及食用菌粉螨的生物多样性。了解与食用菌粉螨接触人群中粉螨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流行情况。 方法 对淮南地区栽培的6种食用菌及其菌种、培养料中孳生的粉螨分别采用直接镜检法、电热集螨法和避光爬附法进行分离、制片,鉴定螨种;并采用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计算其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对60名菇房工人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粉螨特异性IgE抗体测定。 结果共分离出粉螨5种,隶属于3科4属。不同食用菌中粉螨孳生群落参数也有所不同,平菇中粉螨孳生密度最高(11.836只/g),白灵菇中最低(1.372只/g);香菇中孳生粉螨的丰富度最高(Rmargalef=0.842),鸡腿蘑中最低(Rmargalef=0.240);香菇中孳生粉螨的多样性最高(H’=2.255),平菇中最低(H’=2.163);白灵菇中孳生粉螨的均匀度最高(J=3.248),香菇中则最低(J=1.401)。一年中粉螨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502~0.982,其中四月份最高,八月份最低;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606~1.683,其中三四月份最高,一月份最低;物种均匀度指数为1.003~1.469,其中一二月份最高,十一月份最低。研究组60名菇房工人中SPT阳性者10名(16.7%),对照组60名健康者中SPT阳性者3名(5.0%),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227,p<0.05)。研究组中血清特异性IgE阳性有7例(11.7%),对照组中血清特异性IgE阳性有1例(1.7%),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821,P<0.05)。 结论 食用菌中有一定的粉螨孳生,应引起食用菌栽培者的注意,并可根据其孳生特点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菇房工人粉螨性变态反应感染率明显低于以往报道,但仍需必要的劳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