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和环境效益的激励下,科技人才不断地在区域间流动、集聚,其形成的集聚现象和集聚效应,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在区域内集聚不仅有助于其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由此产生的聚集效应更能够有效促进集聚地甚至周边地区在经济、科技、产业、社会等方面的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科技人才集聚的区域差异较大,极端现象明显,以京津冀为例,自1982年开始推行协调发展进程至今,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京津冀地区之间发展差异仍然较大,其中区域科技人才差异是造成此现象的重要原因。现有学者已围绕“区域科技人才集聚”这一问题进行了众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但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相对单一,鲜有针对区域间人才集聚影响因素的不同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京津冀分区域时间序列数据,对京津冀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检验。本文首先梳理总结前人研究,并结合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筛选了研究变量,基于变量间关系构建科技人才集聚模型,利用京津冀三地2003-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分别从经济因素、科技因素、对外开放、社会保障、宜居水平五个角度探讨了影响京津冀科技人才集聚的重要因素;运用三地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探究了京津冀三地科技人才集聚影响因素的结构性区别。研究发现:影响整体上京津冀科技人才集聚的主导指标有地区科技投入强度、政府科技重视程度、交通通达度三项;通过区域回归对比,发现北京市科技人才集聚影响因素以科技因素与宜居环境因素为主;天津市科技人才集聚的主要因素集中于科技因素、社会保障因素及对外开放程度;河北省则除去对外开放程度外,其他因素均对科技人才集聚具有显著作用,从而归纳出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科技人才的集聚因素由多方面共同影响逐渐过渡至单一类别指标主导的趋势。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为加强京津冀科技人才集聚,针对各区域发展特征,制定了科技人才集聚提升策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