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F--α、sICAM--1在慢性间歇低氧条件下大鼠牙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发的牙周支持组织炎症反应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可造成全身各个系统的综合性损伤。研究表明OSAHS患者循环血中细胞因子、粘附分子、被活化的的白细胞等炎症标记物增高,表明OSAHS患者存在系统性炎症。由于OSAHS与牙周病都是炎症相关性疾病,有研究表明,OSAHS患者牙周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我们推测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为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本实验模拟OSAHS环境,建立慢性间歇低氧条件下大鼠牙周炎模型。观察大鼠牙周组织变化,检测各组动物血清和牙龈组织中TNF-α、sICAM-1的表达情况,探讨炎症介质TNF-α、sICAM-1在慢性间歇低氧条件下大鼠牙周组织破坏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建立间歇低氧条件下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选用体重约200克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常氧牙周炎组、低氧对照组、低氧牙周炎组,每组8只。采用正畸丝结扎双侧上颌第二磨牙和以高糖饮食饲养的方法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常氧组和低氧组分别在常氧和模拟OSAHS条件下饲养8周后处死。2、建模8周后,检测各组动物牙周各项临床指标,记录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I)及附着丧失水平(AL)。3、腹主动脉取血,同时取实验牙周围牙龈组织,断头法处死大鼠,取出全部动物上颌标本,进行X线片拍摄,观察牙槽骨吸收情况。4、用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清和牙龈组织中TNF-α、sICAM-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牙周指数的相关性。结果:1、低氧牙周炎组牙周组织炎症明显,可探及较深牙周袋,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I)、附着丧失程度(AL)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实验8周时,对4组大鼠实验牙进行X线片观察。常氧对照组与低氧对照组牙槽骨吸收不明显,而常氧牙周炎组与低氧牙周炎组牙槽骨高度明显降低,且低氧牙周炎组牙槽骨吸收更为严重,说明SD大鼠在8周左右建模成功。3、低氧牙周炎组大鼠血清和牙龈组织中TNF-α、s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组,与常氧牙周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4、低氧牙周炎组大鼠血清和牙龈组织中TNF-α、sICAM-1水平与附着丧失程度(AL)呈正相关(P <0.05)。结论:1、本实验成功建立模拟OSAHS条件下牙周炎大鼠模型,牙周组织炎症明显,牙槽骨严重吸收。2、慢性间歇低氧条件下TNF-α、sICAM-1在牙龈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升高,牙龈组织中TNF-α、sICAM-1浓度与临床牙周指标AL呈正相关,提示慢性间歇低氧条件下牙周炎症的加重与牙周组织中TNF-α、sICAM-1的增高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建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颌间牵引治疗的数学模型,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模型受力分析,对髁状突骨折颌间牵引治疗过程提供力学理论基础,并对10例该类病例进行疗效观察。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