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曾经饱受资金短缺和流动性不足的困扰,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流动性过剩却悄然降临在我们的面前,并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诸多矛盾的焦点。研究和管理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重大任务。
本文全面解读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流动性过剩概念的不同解释,在分析引发流动性过剩的原因等基础上,尝试提出并证明流动性过剩的区域性结构特点的基本论断。在分析了造成流动性过剩区域性特征的原因之后,本文提出了以货币政策区域差别化作为应对对策,其中以存款准备金率的区域差别化为主,以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域差别化为辅,并相应地提出了完善货币政策区域差别化制度的相关操作建议。最后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建立东、中、西部三个小货币区的设想,并以此作为货币政策区域差别化理论的后续配套管理操作基础。
本文在内容上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逻辑框架和本文特色及不足;第二部分首先从流动性、流动性过剩的概念入手,接着阐述国内外学者关于我国流动性过剩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我国流动性过剩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数据研究证明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区域性特征;第四部分通过对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全面梳理和全面分析,进一步提出了货币政策工具区域化的建议,并明确了货币政策工具区域化过程中的几个问题;第五部分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建立东、中、西部三个小货币区的构想,并通过对最优货币区建立条件的研究,分析其建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