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问题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w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曾经饱受资金短缺和流动性不足的困扰,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流动性过剩却悄然降临在我们的面前,并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诸多矛盾的焦点。研究和管理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重大任务。 本文全面解读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流动性过剩概念的不同解释,在分析引发流动性过剩的原因等基础上,尝试提出并证明流动性过剩的区域性结构特点的基本论断。在分析了造成流动性过剩区域性特征的原因之后,本文提出了以货币政策区域差别化作为应对对策,其中以存款准备金率的区域差别化为主,以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域差别化为辅,并相应地提出了完善货币政策区域差别化制度的相关操作建议。最后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建立东、中、西部三个小货币区的设想,并以此作为货币政策区域差别化理论的后续配套管理操作基础。 本文在内容上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逻辑框架和本文特色及不足;第二部分首先从流动性、流动性过剩的概念入手,接着阐述国内外学者关于我国流动性过剩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我国流动性过剩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数据研究证明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区域性特征;第四部分通过对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全面梳理和全面分析,进一步提出了货币政策工具区域化的建议,并明确了货币政策工具区域化过程中的几个问题;第五部分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建立东、中、西部三个小货币区的构想,并通过对最优货币区建立条件的研究,分析其建立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摘要】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情感的一种过程。然而,与城市写作教学相比,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经济水平较低,学生写作能力难以提高,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而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忽视了阅读教育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文章由读学写为前提,探讨了农村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读学写;农村学生;写作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时的字、词障碍,查找资料对所学课文时代背景有全面了解,通过阅读批示理清文章条理,找出疑难问题。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探索语言文字的内涵,通过反复阅读,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悟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回顾一直以来的农村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模式僵化,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没有灵气。改变这种现象成了农村高中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对写作教学作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后,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等级能力培养的观点,文中对培养等级能力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概括。  【关键词】写作;等级能力;观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