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籽粒叶酸含量QTL分析及生物强化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qsswqs1976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酸(维生素B9族)含量是稻米重要营养品质性状之一。本文从控制叶酸含量的数量性状位点分析和外源基因表达开展稻米叶酸强化研究。针对水稻种质资源进行高叶酸种质筛选,并考察了储藏时间和蒸煮对稻米叶酸含量的影响;通过利用Lemont/特青RIL群体和Koshihikari×Kasalath BIL群体进行了稻米叶酸含量QTL分析;利用拟南芥来源的7个叶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进行水稻叶酸生物合成代谢改造,同时对水稻内源叶酸生物合成途径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优化的三酶法和微生物法对78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叶酸含量测定。不同品种的糙米和精米叶酸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3~111.4μg/100g和10.3~77.7μg/100g。朝阳早18,特青,大白谷13及青丰矮为高叶酸含量品种,其糙米叶酸含量均大于100μg/100g。储藏和蒸煮过程使稻米叶酸含量分别损失了23%和48.3%。地方品种老鼠牙在蒸煮后叶酸含量最高(26.3μg/100g),如果以每日人均食用400 g的米饭进行计算,它可以为人们提供每日推荐食用量的25%叶酸(国际推荐成人服用叶酸用量为400μg/100g)。因此,今后可望通过进一步筛选高叶酸种质用于水稻营养品质常规育种。2.利用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群体在2009~2010年2个环境中检测到2个叶酸含量相关QTL(qFC-3a和qFC-3b),其中qFC-3b位点在两年中稳定表达,贡献率平均为13.4%。利用Koshihikari/Kasalath//Koshihikari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在2010年检测到1个叶酸含量相关QTL qFC-3c,其贡献率为24.8%,该群体中不同位点间存在上位性互作。3.在T2代转基因阳性植株中,系统分析了拟南芥来源的7个叶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对水稻叶酸生物强化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过表达AtGCHI,AtDHFS和AtFPGS基因能够提高种子叶酸含量,相对于野生型分别提高了265.8%~505.4 %,8.0%~17.0 %和1.2%~21.2 %,然而其叶片平均叶酸含量分别降低32.3%,20.2%和0.8%;(2)过表达AtDHNA和AtADCL基因使种子平均叶酸含量比野生型分别降低10.5%和12.9%,AtADCL转基因株系的叶片平均叶酸含量相对野生型降低21.8%;(3)AtHPPK和AtDHFR转基因株系的种子平均叶酸含量均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但是AtHPPK基因的一个转基因株系A263-10,其种子平均叶酸含量相对野生型提高9.4%,过表达AtHPPK和AtDHFR基因使叶片平均叶酸含量分别比野生型降低了25.5%和27.0%。可见,异源表达拟南芥基因AtGCHI,AtDHFS和AtFPGS对种子叶酸含量的提高具有正向效果,过表达其它基因不利于种子叶酸含量的积累或起负向作用。4.水稻幼根、幼茎、幼叶,成熟根、茎、叶、25DPA的胚与胚乳均具有从头合成叶酸的能力。这些组织中的内源叶酸含量从高至低依次为幼叶>成熟叶片>胚>幼根>幼茎>成熟根>成熟茎>25天胚乳。水稻种子发育10~30DPA过程中总叶酸含量依次降低。而种子叶酸合成途径基因的表达与其叶酸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单拷贝基因OsGCHI,OsDHFS和种子优势表达基因之一OsDHNAⅢ在种子发育10~30DPA过程中表达逐渐升高而后下降。其它种子优势表达基因OsADCL I和OsFPGS I与单拷贝基因OsADCS和OsHPPK的表达趋势一致,即随着种子的发育表达量逐渐增加,并在种子发育30DPA时达到最高。OsDHFR I基因在种子发育不同时期(10~30 DPA)呈现组成型表达的特点,OsDHFRⅡ随着种子发育表达量迅速下降。OsDHNA I,OsDHNAⅡ和OsFPGSⅡ基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无显著变化。因此单拷贝基因OsGCHI,OsDHFS,OsADCS和OsHPPK,种子优势表达基因OsDHNAⅢ,OsADCL I和OsFPGS I及持续高表达的OsDHFR I基因可能在种子叶酸从头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5.水稻叶酸合成途径内源基因受叶酸变化水平的调控。转化AtGCHI基因(拟南芥来源的GTP环化脱羧酶基因)的水稻转基因株系中,种子叶酸含量比野生型提高了3.7~6.1倍,其内源基因OsDHNAⅡ,ADCS和FPGS I,Ⅱ的表达量较野生型显著降低。叶片叶酸含量比野生型平均降低32.3%,而其内源基因OsGCHI,OsADCS,OsADCL c,OsHPPK,OsFPGS I和OsFPGSⅡ均有显著提高。因此,水稻叶酸合成途径的调控可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受叶酸含量影响而产生表达量变化的基因可能是潜在的调节点。
其他文献
1把握好最佳播种期 根据蘑菇生长的适应温度,按海拔高低决定堆料时间和播种期。以我们达州地区气候条件为例。海拔在500m以下的地方,宜在9月20日左右堆料。10月13日左右播种;海
5G时代近在眼前,技术驱动下的传媒业必然发生深刻变革,媒体转型也将迎来下一个风口,能否搭上技术的快车对于传媒机构而言至关重要。5G时代背景下新闻客户端的内容生产面临着
蘑菇的生长发育对温度要求非常敏感,较高的温度对蘑菇生长发育不利,因此,栽培蘑菇的适期一般是冬季和春季.
各地栽培蛹虫草的技术介绍中都把栽培管理技术分为菌丝体生长期和子座生长期两个阶段.根据笔者几年来栽培实践认为,要取得高产优质的蛹虫草,应该注意以下四个阶段的管理,现具
逆境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已成为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以水稻为材料,初步分
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Keng.)是我国一个特有种,为国家一类珍稀濒危植物和急需保护的农作物野生亲缘物种;具有抗寒、抗旱、耐瘠薄、早熟、优质、矮杆、抗病
在鞍山市立山区的基层社区中,有一位受人尊敬的社区书记——李丹丹,她扎根基层一线,一干就是15年。居民们一提起她就有说不完的故事。李丹丹生于1981年,中共党员,现任新兴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