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楸树(Sorbus pohuashanensis (Hance) Hedl.)是分布在我国北方高山林区的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的乡土树种之一。本研究在全面调查和收集花楸树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对14个天然群体和1个人工栽培群体的种子性状和发芽特性在种源内和种源间的变异规律、相关性等进行研究;对6个种源的3年生花楸树苗期生长进行评价;对影响花楸树嫩枝扦插成活率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对不同砧木对花楸树嫁接成活率的分析和比较;对人工栽培花楸树的物候和栽培措施进行观测和研究。旨在为花楸树的引种栽培、新品种选育、资源的保存以及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花楸树种子表型性状及其发芽特性在种群内存在丰富的变异,14个种源的种子长、种子宽、千粒重、场圃发芽率等性状差异显著;不同种源的种子所需的低温层积的时间与种源分布区的海拔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年均温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纬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场圃发芽率与种子的千粒重和种子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2.山东崂山种源的苗高生长显著高于其它5个种源,山东泰山种源略低于崂山种源,显著高于其它4个种源,山西庞泉沟、河北白石山和河北雾灵山这三个种源间差异不明显,河北驼梁山种源苗高生长最差,显著低于其它五个种源;采用标准差法对3年生苗期优良单株筛选,山东崂山种源优良单株入选率为14.44%;山东泰山种源入选率为6.67%;河北雾灵山入选率仅为2.22%;在对河北驼梁山花楸树资源调查中,发现天然植株在果色、秋季叶色方面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秋季叶色可以分为红叶、黄叶两种,红叶花楸树占调查资源的70.59%,黄叶花楸树占29.41%;果实颜色可以分为红色、粉色、黄色,红色果实花楸树占52.94%,粉色果实花楸树占35.29%,黄色果实花楸树占11.76%。3.花楸树嫩枝扦插最优组合为选取3年生母树的嫩枝插穗,在珍珠岩、草炭和蛭石等体积混合的基质中,以2200mg·kg-1的NAA为外源激素采用速蘸扦插可以显著提高生根率,生根率最高达到89.66%,并且该组合对花楸树生根后期的根部的生长发育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4.不同砧木对花楸树嫁接成活率影响极显著,其中本砧的嫁接成活率最高,其值为62%,其次为八棱海棠,其嫁接成活率为52%。5.花楸树栽培种源苗高生长主要在6、7、8月,花楸树地径9、10、11月。花楸树实生苗在平原地区花期出现在第3年,约有10%出现花芽,且多见于顶端。花楸树苗期花楸树苗期(1-2年幼苗)适应高温、干旱的能力相对较弱,越夏时需要遮荫庇护,但是3年生花楸树则可不采用遮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