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小说视阈下《天使湾》中佐伊的成长解读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wenjun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妮塔·布鲁克纳(1928-2016)是一位著名的英国当代犹太裔女作家,她在1984年斩获英国小说最高成就奖——布克奖。此外,她也因其出色的文学造诣于1990年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她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成功塑造了多位孤独寂寞又才华横溢的独立女性形象,如《杜兰葛山庄》中的伊迪斯·霍普、《开始人生》中的露丝·韦斯。事业与婚姻、家庭责任与个人自由之间的两难徘徊始终是安妮塔·布鲁克纳创作的主旋律。她的第20部作品《天使湾》延续其创作特点,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又一位典型的布鲁克纳式人物,整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佐伊从天真到成熟的自我成长之旅。迄今为止,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我们发现学者们对《天使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孤独”主题以及女性主义视角,而忽视了这部小说作为一部成长小说的本质属性。因此,从成长小说角度对这部作品的解读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以《天使湾》为研究对象,借助成长小说的理论框架,对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进行解读。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安妮塔·布鲁克纳及其小说《天使湾》,陈述其作品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简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正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理论基础部分,简要介绍成长小说的起源、发展,及其包含的三大要素:经典成长模式、成长引路人、顿悟。以下三章分别从上述三要素对《天使湾》中主人公佐伊的成长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解读。第二章分析主人公佐伊的成长过程。佐伊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天真、困惑、成熟。其天真主要表现在对宿命论的信仰、对绝对自由的憧憬;其困惑主要表现在对爱情的迷惘、对家庭责任与个人自由的挣扎;其成熟主要表现在对真爱的追求、与生活的和解。第三章探析成长引路人对主人公佐伊精神成长的外在影响。其中消极引路人对佐伊的成长起到负面作用,但让她吸取教训,走向成熟;积极引路人和自然神灵对佐伊的成长起到正面作用,推动佐伊的成长。第四章分析主人公佐伊的震撼性顿悟及自发性顿悟,进而探究佐伊精神成长的内在因素。结语部分点明各章节相互贯连,同时剖析小说开放式结局的深刻内涵,并简述本论文的写作意义。《天使湾》如同布鲁克纳仔细打磨的一面折射镜,企图让成长者深切体悟成长的奥秘。本文谨从成长小说角度梳理佐伊精神成长的过程并探索其精神成长背后的深层原因,旨在深化对《天使湾》成长主题的理解,揭示布鲁克纳对女性成长问题的深切关注。笔者希望本文能够为学界进一步研究安妮塔·布鲁克纳的作品提供借鉴,同时为正在经历成长困惑的人提供启发与灵感。
其他文献
我国香菇年产量很大,其中香菇柄占比在30%左右。香菇柄在市场上主要作为初级农产品食用,没有被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香菇柄中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包括一些香菇多
编者按:2007年7月9日,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大传播》等十一家中央媒体在国务院新闻办的组织下赴青藏铁路沿线采访,历时十天。  无论是外国媒体关于“生态移民生活状况”的质疑,还是关于“西藏文化是否汉化”的担忧,抑或是对“西藏矿产资源开发”问题的误解,当记者踏上青藏高原的时候,都依据所在媒体的特点,通过各自视角,寻找着不同的故事。  《西藏之窗》从2007年第
【目的】判断供试品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是否具有诱导染色体损伤的作用,预测其是否有遗传毒性,降低临床试验受试者和该品种上市后使用人群的用药风险。【方法】试验分为代谢
会议
将废旧ABS/PC塑料颗粒采用等体积替代细骨料的方式将其掺入到普通混凝土中配制成再生塑料改性混凝土,塑料掺量分别为5%、10%、15%和20%,对其密度、抗压强度及应力-应变关系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议题式教学顺应新高考、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适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和师生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旨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
<正>等规聚丙烯(iPP)由于其自身低廉的价格和各项优异的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聚丙烯主要有三种晶型:α晶,β晶和γ晶;其中,β晶由于其优异的韧性而得到广泛研究[1]。通常,制备
会议
2,4,6-三硝基甲苯(TNT)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芳香炸药之一,其自身具有毒性和致癌性,并且难以自然降解。利用吸附剂对TNT废液进行吸附处理来降低TNT废液对环境和周围生物的危害是一种相对经济、有效的方式,但是目前研究和制备的吸附材料对TNT的吸附能力弱、吸附效率低。因此TNT高效吸附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将点击聚合与冷冻干燥相结合制备出3种异噁唑啉基多孔聚合物,利用聚合物与
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o 1907.7.6-1954.7.13)是一位知名的墨西哥女画家,她一生经历坎坷,诸多绘画作品中有三分之二是其自画像,她以女性艺术家的敏感视角,把淳朴的客观对象赋予某种意向,用或真实或幻想的表达对其生命、生活际遇进行自传式的叙事性描绘。本文以意向作为一个突破点,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研究其作品的主题、隐喻元素、情感内涵,来探讨她在绘画上的意向性的表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