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5年,江苏省试点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后逐渐在全国推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走向农村,是当前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的开源之举,更是造就一支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链的根本大计,对于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村官”政策已经成为党政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大学生“村官”正逐渐成为我党培养后备干部和战略人才的重要干部筹备库。大学生“村官”自2001年在鹤壁试点以来,我省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已达11年之久。11年来,大学生“村官”政策在我省的实施,对于促进我省农业发展,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步伐,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推行,对于加强我省村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的后备干部队伍,也在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大学生“村官”是一个新生事物,国内外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的各地政府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政策、措施难免有偏颇,社会的支持力度也有不够,再加上大学生自身适应能力的差异、价值观念的不同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我省大学生“村官”的实施工作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郑州市大学生“村官”的实施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紧紧围绕现行郑州市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改革与完善这条主线,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采用文献分析法进行理论的界定与分析;利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现行大学生“村官”政策存在的欠缺;通过访谈方式对现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如下建议:第一,建立合理的选聘机制;第二,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第三,构建长效的发展规划;第四,落实完善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