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与血清GDF-15浓度的相关性,为预测血管性痴呆尤其是中医瘀血阻络证的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2016.01-2017.01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年龄在45-80岁之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符合对照组标准的对照组30例,年龄在45-80岁之间。对入组的每位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登记、简易精神量表(MMSE)、缺血指数量表(HI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中医症候辨证量表(SDSVD)、临床痴呆程度量表测定(CDR)的测定并记录。所有纳入的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ml,对照组于体检时进行采集空腹血3ml,所采集的静脉血均置于分离胶真空管中,于室温下静置4-6小时,采用真空分离机分离出血清后置于-70。C冰箱中。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血管性痴呆组血清GDF-15的浓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痴呆患者痴呆严重程度比较中,重度组血清GDF-15浓度最高,明显高于其它两组,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DF-15浓度在多发梗死性痴呆组、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组患者血清GDF-15浓度明显高于非瘀血阻络组患者,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重度组血清GDF-15浓度最高,明显高于其它两组,三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管性痴呆组GDF-15浓度高于对照组,痴呆的程度与GDF-15成正相关,提示GDF-15与血管性痴呆密切相关,可能为血管性痴呆的诊断、病情进展提供依据。(2)血管性痴呆瘀血阻络组的血清GDF-15浓度高于非瘀血阻络组,血瘀积分与GDF-15浓度正相关,提示血清GDF-15浓度与血管性痴呆瘀血阻络证的关系密切,可能为血管性痴呆瘀血阻络证的辨证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