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区径流水质特性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o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上海城区屋面雨水径流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对上海市代表性排水 系统雨天出流的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合管道质量平衡方程,分 析比较了不同排水系统污染物负荷的来源,并对代表性泵站雨天出流过程的初 期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适合上海城市面源污染的可行性控制措施。 对上海城区屋面雨水径流水质的监测表明:①屋面雨水径流污染物EMC 中值浓度分别为COD 42.6mg/L,SS 76.9mg/L,BOD5 15.2mg/L,NH3-N 1.61 mg/L,TP 0.14mg/L,TN 4.8mg/L,其中COD和SS为屋面雨水径流中的主要 污染物。②与国外相比上海城区屋面雨水径流中SS和NH3-N的EMC浓度要 高很多;而有机污染物浓度却远低于国内其它城市的监测结果。③通过聚类分 析可知,屋面雨水径流水质整体上受大气沉降等污染物累积效应的影响最大, 而受雨水冲刷作用的影响次之。 对上海市代表性排水系统雨天出流水质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①上海市 合流制系统排江污染物COD、BOD5、SS、NH3-N的EMC中值浓度分别为 351mg/L、141mg/L、175mg/L和11.6mg/L;上海市代表性分流制排水系统排 江污染物的EMC中值浓度范围分别为COD51~327mg/L、BOD524~152 mg/L、SS195~234mg/L、NH3-N1.2~21.8 mg/L。各污染物排江浓度的正态分 布性较好。②前期晴天数对合流制排江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相对最大;雨型对截 流能力较强的合流制系统排江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较大,而对截流能力弱的合流 制系统的影响较小。③混接严重而又无截流的分流制系统排江水质最差,污染 物浓度最高;前期晴天数也是对分流制系统排江污染物浓度的最重要影响因 素,而降雨强度对SS浓度的影响更明显。④上海市分流制系统排江水质不比 合流制系统好,甚至比合流制排江水质还差。 对上海市泵站排江污染物负荷来源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无论是分流制还 是合流制系统,排江期间旱流污水所造成的污染物负荷比例的均值都在10%以 下,对排江污染物负荷的贡献不大。②合流制鞍山系统排江污染物负荷中管道 沉积物所占比例最大COD、BOD5、SS的均值分别为67.3%、70.4%、70.7 %。③在混接严重、旱流截流模数小的分流制芙蓉江系统中管道沉积物是排江 污染物负荷的主要来源,管道沉积物中COD、BOD5、SS的负荷比例均值分别 为60.1%、54.9%、71.6%。 对上海市代表性系统雨天出流初期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合流 制系统排江污染物具有微弱的初期效应,分流制系统基本上不存在初期效应。 ②无论合流制还是分流制系统,泵站排江污染物中COD和BOD5要比SS的初 期效应明显。③污染物出流的初期效应与降雨特征因素的相关性较差。 对上海城区面源污染控制策略的初步探索表明:①充分利用水泵强排的有 利条件,加强对管道沉积物的冲刷,有利于对上海市排水系统管道沉积物的控 制。②对于上海市混接较为严重的分流制系统可以考虑采用通过式的调蓄—沉 淀池削减排江污染物负荷。 关键词: 城市面源污染 屋面径 流排水系统 事件平均浓度 负荷来源 初期效应 控制措施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钛酸钡系电子功能陶瓷的制备方法与功能应用引起了国内外大量学者的关注。我国对钛酸钡陶瓷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有大量的工作有待开展。本论文针对钛酸
期刊
当下社会家庭教育中因为父母工作忙碌、工作节奏等多种因素,对幼儿缺乏关心,缺少必要的陪伴与亲子互动的时间,导致个别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后,依恋关系的情绪不稳定;幼儿在与
纳米多孔金属是具有纳米尺寸孔洞与韧带的材料。纳米多孔材料因具有密度小,重量轻,比表面积大,高强度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分离、催化、传感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等方面,在科学技术研究与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Mo金属因其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较好的高温强度和导电性在许多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根据课题组之前对于钼基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表明,钼金属的表面活性很低,制备层状复合材料难度较大,可以通过在
蛋粉废水具有排放量大、COD、BOD、NH-N、SS值高等特点,对环境影响严重。其废水主要来于蛋粉加工行业和食品工业,因此对蛋粉废水的处理有其必要性。 以蛋粉废水为研究对象,分
在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是教育的重大变革.从属性上分析,教育本身便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实现家校合作可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对于小学生而言,养成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拥有优异的高温性能,突出的抗氧化、抗腐蚀能力,广泛应用于航空涡轮发动机的零部件制造,成为现代航空工业中热端部件无可替代的关键材料。采用定向凝固技术制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