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就业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以及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对策。其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就业总人数与GDP之间存在同向的互动关系,数据表明,改革开放至今的大多数年份,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呈现同向关系,即经济增长,就业也随之增加,但是也有部分年份的关系是反向的。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的关系更多是反向变动的,应该引起注意。   其次,从我国经济增长与各产业之间的就业关系,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增长对各个产业的影响不尽相同,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为负且最小,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为正且弹性值居中,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为正且最大。从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要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也即说明,第三产业对劳动就业增长的带动力最强,是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的主渠道。   然后,对影响中国就业的重要因素进行筛选和假设,通过构建就业量决定的多变量模型,找出影响中国就业的主要因素。我国总就业人数和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方向的变动、产业结构速度的变动、劳动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密切相关。   最后,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政策思路:树立就业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发展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保证第二产业有效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外商投资的就业效应;发挥政府与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双重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加入WTO后,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目前,世界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战略转移和重组正在推进,于此同时,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本文结合开入式图书馆的要求,主要完成对图书管理系统的
阐述了甲方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对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的控制、合同的管理与履行、与其他工程建设方的关系协调等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It expounds the role and respon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