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EP4受体是前列腺素E2(PGE2)的下游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GE2/EP4信号通路在多种实体瘤中处于持续活化状态,通过引发促瘤的慢性炎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先天性和获得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在肿瘤发生发展、免疫逃逸以及免疫耐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EP4受体拮抗剂特异性阻断PGE2/EP4信号通路被证实能解除PGE2介导的免疫抑制效应,增强机体自身的抗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P4受体是前列腺素E2(PGE2)的下游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GE2/EP4信号通路在多种实体瘤中处于持续活化状态,通过引发促瘤的慢性炎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先天性和获得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在肿瘤发生发展、免疫逃逸以及免疫耐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EP4受体拮抗剂特异性阻断PGE2/EP4信号通路被证实能解除PGE2介导的免疫抑制效应,增强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现有的EP4受体拮抗剂在结构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含磺酰胺或磺酰脲片段的第一代EP4受体拮抗剂和含酰胺甲基苯甲酸及相关骨架的第二代EP4受体拮抗剂。为提高化合物的成药性,我们将目光投向文献报道的具有更好类药性质的二代EP4受体拮抗剂。课题设计之初,我们全面考察了现有二代EP4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类型,并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药效团模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核心骨架,含苯甲酸支链和疏水性侧链。本论文采用生物电子等排体和骨架跃迁等策略对核心骨架进行合理设计,成功筛选到含三氮唑和四氢吡喃并噻吩骨架的苗头化合物。随后对上述苗头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结构改造和药理学活性评价,最终得到两类高活性、高选择性且具有良好成药性质的新型EP4受体拮抗剂。通过对三氮唑系列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分析,我们发现几个重要规律:首先,在三氮唑的1号位连接疏水性基团有利于改善化合物活性;其次,采用单晶衍射和HMBC进行构型鉴定,确定1,5-异构体为此类化合物的优势构型;更重要的是,我们全面揭示了三氮唑4号位不同取代基对抑制活性的影响,当该位置取代基与三氮唑共轭时有利于提高抑制活性。经过钙流实验和c AMP实验评价,发现化合物10m对EP4受体的抑制活性分别为6.1 n M和18.7 n M,对EP1-3受体的抑制活性均大于10μM;进一步小鼠药代动力学评估显示,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48.0%)和适中的半衰期(4.7小时)。因此我们挑选10m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CT26荷瘤小鼠的抗肿瘤评价,结果显示该化合物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且优于阳性化合物E7046,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抗肿瘤活性与其增加瘤内CD8+T细胞浸润增强抗肿瘤免疫作用有关。四氢吡喃并噻吩类化合物的设计思路源于对早期二代EP4受体拮抗剂的调研。MK-2894是以噻吩为母核的高活性、高选择性第二代EP4受体拮抗剂,由于理化性质差,成药性不高,因此在2010年被报道后再无进展。为优化此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我们以MK-2894的噻吩二甲基母核结构为基础,采用骨架跃迁策略,设计出噻吩并(杂)环。经过多轮化学结构修饰改造,确定四氢吡喃并噻吩为最理想的母核结构。后续对四氢吡喃并噻吩的2号位疏水性侧链做了进一步改造,钙流实验结果显示多个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小于1 n M,其中,化合物30d的抑制活性最佳(EP4 Ca 2+IC50=54 p M),相比于E7046(EP4 Ca 2+IC50=8.5n M),提高了157倍左右。与MK-2894化合物相比,这类化合物具有更好的理化性质。在改造过程中,我们挑选了体外活性和成药性等方面表现较优的31g为先导化合物进行CT26荷瘤小鼠的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显著优于阳性药E7046。此外,我们初步探究了化合物31g和PD-1抗体联用的抗肿瘤效果,结果显示两者联用比单药组具有更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且有效地延长小鼠中位数生存期。总体来说,本论文以肿瘤免疫治疗热门靶点之一——EP4受体为靶标,对现有EP4受体拮抗剂进行全面调研,成功设计合成出两类高活性、高选择性且具有良好类药性质的新型EP4受体拮抗剂。随后在小鼠结肠癌模型评价了先导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0m和31g的抗肿瘤效果显著优于E7046。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抑瘤活性与其改善抗肿瘤免疫功能有关。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工件表面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传统加工技术已经很难达到高精尖装备对于工件表面质量的要求,所以纳米加工制造技术已经称为了各个国家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仿真的方法,从材料内部缺陷与损伤、切屑、抛光力以及位错等角度研究了加工参数以及晶体各向异性对纳米抛光的影响。建立了两体纳米抛光单晶铜的分子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发现,抛光速度的增加会减少工件内部成型位错的产生
随着生产生活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产生了大量有毒挥发性气体。为了检测这些有害气体,气敏传感器便应运而生。气敏传感器的核心是传感材料,其中氧化锌(ZnO),氧化钨(WO3)和氧化钴(Co3O4)三种氧化物半导体是传统的气敏材料。虽然许多研究人员已经探究了基于ZnO,WO3和Co3O4氧化物纳米材料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传感性能,并且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依旧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高性能、低功耗的实际应用需求。
第一部分:Semaphorin 3A在骨质疏松靶向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研究目的:探讨Sema3A基因能否通过骨靶向药物(Asp Ser Ser)6治疗骨质疏松小鼠的骨丢失。材料与方法:将pc DNA3.1(+)-Sema3a-GFP质粒转染HEK293E细胞,检测Sema3A的表达。向骨质疏松模型小鼠体内注射不同的药物,每周注射两次,持续四周。冰冻切片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证实pc DNA3.1(+)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革命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关于“碳中和”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使用清洁能源取代传统燃料的呼声日益高涨,极大地推动了二次电池的开发和研究。钠离子电池凭借丰富的资源储量以及成本的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最适合应用于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储能技术,而开发出高能量、长寿命和低成本的高性能钠离子正极材料已成为突破这一技术瓶颈的关键。在众多正极材料中,P2型锰基正极材料P2-Na0.67MnO2具有环境友好
本文以莫言的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以身体研究视角为主要理论切入点,在综合比较与谨严辨析的基础上对莫言小说进行整体上的重新解读,并试图回应莫言小说研究与批评中的诸多问题与争议。从1981年到2018年底,莫言创作了十一部长篇小说,三十余篇中篇小说和八十余篇短篇小说,其作品以鲜明的感官意识、充沛的自由精神和粗粝的语言表达为特色,在当代文学舞台上独树一帜,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两极化的评价一直伴随着莫言小
汽相诱导致相分离(VIPS)作为一种改进的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制膜工艺,具有调控孔结构,制备对称膜等特点。传统的聚醚砜微滤膜只具备截留能力,而不具备吸附能力,将碳材料共混到铸膜液中或者负载到膜表面,可以在保持原有性能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吸附性能,这一改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采用汽相诱导法制备了高性能的聚醚砜(PES)微滤膜,然后通过共混法和表面负载法对其进行了碳素墨水的修饰,从而得到墨
中国农村基层的基本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单元之间的结构和关系又决定着基层治理的模式和绩效。本论文在嵌入性理论视阈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民国时期关中地区一个大型的传统村落为个案,从单元治理的视角探讨了国家政权建设背景下村落多重治理单元的嵌套式治理结构及其社会基础和运行机制。本论文的研究沿着单元与治理的关系这一主线展开。国家“无为而治”背景下,村落共同体内基于内在治理需要和共同利益,在血缘、地缘
近年来,电网投资越来越大,为了解决区域重载问题,一般在短时间内就需要完成规划变电站的项目前期和工程前期手续并提前开工。然而,变电站和电力线路的规划工作因前期手续、建设施工受阻无法及时投运。这对电网前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地市供电公司积极寻找前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改进现有的管理模式,形成更加有效、高效、优质的管理模式,为加速电网发展提供强力支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与传统火法和湿法冶金富集回收贵金属相比,以生物质为吸附剂的生物吸附法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方法。开发新型生物吸附剂,深入探索和研究生物吸附机理,仍是今后生物吸附法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贵金属生物吸附研究大多集中于金和铂族金属,对于应用最为广泛的银,生物吸附研究明显不足。丝胶、柿渣以及苹果渣等生物质资源丰富,然而总体缺乏合理利用途径,鉴于此,本文从结构-性能关系出发,以废弃生物质丝胶,柿渣和苹果渣为
"加工中心封边机正在生产张女士定制厨房橱柜、客厅卡座、次卧床……"在四川亚度家具有限公司办公楼一楼大厅内,一块大屏幕上的数据不停闪烁;在四川凡立美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伴随着机器有节奏的咔咔声,一件件印有"四川遂宁"字样的熊猫造型精美餐具有序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