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SO4活化高铁酸钾高效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88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工业化程度日益增大,印染废水以及染料废水等工业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污染问题也随之增加。罗丹明这类被广泛应用的化合物属于碱性染料,并且具有很好的光学稳定性、对环境中p H地变化不敏感、拥有较为宽的波长范围等特点。其中的罗丹明B(Rh B)具有致癌、致突变、有毒等特性,对人体和生物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并且常规的处理工艺已很难满足去除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更加高效的处理技术。高铁酸盐的氧化性能非常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去除大部分污染物,是一种绿色氧化药剂。但在实际去除污染物时,由于受影响因素较大,导致了药剂的使用量过高,反应时间延长,去除效果不明显。由于其制备成本高,不易获得的特性,如何增强高铁酸盐的氧化性能,缩短反应时间已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在本研究中,选用用途广泛、易获取、价格低廉的硫酸锌(Zn SO4)作为催化剂。利用Zn SO4催化K2FeO4,使K2FeO4/Zn SO4体系中产生更多氧化能力更强的中间价态铁(IV、V),从而提高Rh B的去除率,大大地缩短了反应时间。通过对比单独K2FeO4去除Rh B的去除率与K2FeO4/Zn SO4体系去除Rh B的去除率,证明了K2FeO4/Zn SO4体系去除Rh B效果的优异性。本研究主要开展的工作如下:(1)探究了不同K2FeO4的投加量、Rh B的初始浓度、反应初始p H值以及反应温度对单独K2FeO4去除Rh B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反应体系下,当体系中K2FeO4的投加量不断增加时,污染物Rh B的去除率也随之增加;而当体系中Rh B的初始浓度越高时,其去除效果越差。在p H值变化中,K2FeO4的存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随着初始p H值不断地升高,污染物的去除率随之下降。除此之外,温度的变化也对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反应温度地提高,Rh B的降解率也跟着提高。在K2FeO4的浓度为50μM、初始p H为7、温度为25℃时,反应时间25分钟内便可去除94.4%的污染物。(2)研究了K2FeO4的投加量、Zn SO4的投加量、反应初始的p H值、温度和常见阴离子(NO3-、Cl-、CO32-、SO42-)对K2FeO4/Zn SO4体系去除污染物Rh B效果的影响。还分析了K2FeO4/Zn SO4体系中不同活性物质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K2FeO4浓度为50μM、硫酸锌浓度为200μM、初始p H为7、温度为25℃时,反应时间90秒内便使污染物Rh B的去除率达到了93.7%。而同等条件下,单独K2FeO4对Rh B的去除率仅有15.3%。显著地提高了K2FeO4的氧化效能,缩短了所需的反应时间。在阴离子实验中,NO3-、Cl-、SO42-对K2FeO4/Zn SO4体系几乎没有影响,但CO32-的存在则明显地抑制了污染物的降解。(3)考察了在实际水体中,K2FeO4的投加量、Zn SO4的投加量、反应p H值和反应温度对K2FeO4/Zn SO4体系去除Rh B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水体中,K2FeO4/Zn SO4体系对Rh B仍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K2FeO4的浓度为50μM,Zn SO4的浓度为200μM时,在90秒钟内,Rh B的去除率也能达到84.4%。这使得该工艺体系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公铁两用桥梁兼并公路交通和铁路交通的功能,能够节省有限的桥位资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公铁两用桥梁中的列车-汽车-桥梁耦合振动问题研究成果颇多,但对于考虑高速列车运动产生的气动干扰对汽车行驶的影响,此类相关研究较少。由于汽车相对列车而言,重量轻、横向稳定性差,故高速列车产生的气动干扰即列车风荷载对汽车的横向稳定性影响较大。本文首先研制了测试列车风效应的动车试验系统,得到不同汽车在不同列车作用下的
中国铁路有砟轨道路基病害情况较为严峻,严重影响列车安全行驶。而路基病害的传统整治技术沿用至今也逐步暴露出其存在的如施工需开挖道床,封闭线路,施工作业难度大以及整治后的线路耐久性不强等缺点,亟待研发新型路基病害整治技术及相应施工工艺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在此背景下,电化学以其施工便捷、无需封闭线路、不影响线路运营以及处理成本低廉等优势而逐步受到关注,本文以铁路有砟轨道路基病害的整治为研究对象,从分析电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具有多种功效,如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和散结消肿等。2020版药典按性状将其分为“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其中松贝质量高、品质好,在川贝母中价格最高。暗紫贝母是松贝的主要基原植物,暗紫贝母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主要分布于海拔高度2800~4400 m的高寒地区,如青海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等。如今暗紫贝母资
无砟轨道因其高稳定性、平顺性等优点已成为高速铁路建设中主要的轨道结构型式,而混凝土作为无砟轨道的核心材料,在列车荷载、温度循环荷载等复杂环境耦合作用下难以避免产生伤损,例如轨道板开裂、支承层开裂、轨枕压裂及承轨台破损等。以往学者在研究无砟轨道伤损时大都侧重于裂缝的开裂部位、开裂深度及宽度、开裂数量等方面,而对混凝土构件整体伤损的评估,尤其是裂纹形成前期内部伤损演变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声发射技术,结
普通混凝土一般存在抗拉强度低、韧性差、易开裂以及耐久性差等问题,使许多建构筑物材料性能大大降低,导致混凝土结构过早地劣化甚至完全丧失正常使用功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等。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在混凝土基体中掺入不同的纤维是当前混凝土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众所周知,均匀且乱向分布的纤维对基体有增强阻裂、增韧的作用,可阻碍材料养护时的收缩和温度裂缝,提高构件受力时的裂缝控制能力和承载能力。
我国西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受地震、降水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崩塌落石落石灾害频发。桥梁作为山区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构筑物,遭受落石撞击的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桥上交通运营及桥梁结构的安全。因此,对于桥梁落石防护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柔性棚洞是一种常见的被动防护措施,凭借其结构轻巧、安装方便等特点,非常适用于桥梁结构的落石防护。而目前国内外对于这种棚洞在桥梁上的应用研究较少,尚未形成相应的设计技术规范
随着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兴建了大量的铁路桥梁,其中混凝土简支梁桥是我国铁路桥梁的常见类型。各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混凝土简支梁桥梁在运营期间梁体开裂,裂缝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桥梁结构的外观和耐久性而且会降低桥梁结构的整体刚度,桥梁的正常使用状态受到较大的扰动,进而影响桥面列车的行车安全,造成安全隐患,并且梁体裂缝在列车荷载的作用下有进一步扩展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对列车荷载作用下梁体裂缝的扩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关调查显示,居民出行需求和私家车出行率均在日益增长,随之出现的即是停车供需不平衡、不同类型停车场利用率不均衡等问题。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私家车拥有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以及停车收费费率对私家车拥有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从而为停车需求管理提供可靠建议,减少私家车出行率,缓解交通压力。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出行方式选择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炼,并阐述了出行方式选择的
地震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每年由于地震所引起的山体滑坡不计其数,尤其是西部山区,每年损失高达数十亿。然而,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模型试验、数值仿真及理论推导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边坡稳定性的研究逐渐成为趋势,但是鲜有文献从地震发生—边坡动力特征—边坡稳定性评价—滑塌致灾范围开展全链条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将从地震震级评估—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地震作用下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超高海拔地区隧道日益增多。超高海拔地区具有空气稀薄,温度严寒,缺氧低压的特点,这些环境特征给公路隧道的防灾疏散提出了新的课题。海拔高度的增加使得隧道火灾的燃烧特性、烟气扩散机理和人员疏散活动与平原地区相比出现极大变化,由于超高海拔的特殊性以及相关研究的稀缺,有必要对超高海拔公路隧道火灾烟气特性与人员疏散技术展开研究。针对超高海拔公路隧道火灾,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