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社会克莱德·格里菲斯何去何从?——分析西奥多·德莱塞《美国悲剧》中的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斯形象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k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之父”。他的代表作——《美国悲剧》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述了满怀抱负的年轻人克莱德·格里菲斯悲剧的一生。克莱德因为谋杀罪被判处死刑是他自取灭亡,还是由于受到了外界的引诱,欲望膨胀,最后良心泯灭,残酷地杀害了自己的恋人——罗伯达·奥尔登?通过该部作品,德莱塞想告诉我们的是:克莱德·格里菲斯的堕落不仅应归于他自身的原因,克莱德·格里菲斯所处的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人们对物的崇拜,人际关系的物化,以及阶级之间相差悬殊的物质差别等都构成了促使他走向犯罪深渊的因素。他是美国消费社会的牺牲品。 本文共分7章: 第一章在对西奥多·德莱塞、他的文学成就以及他的作品《美国悲剧》作简短介绍后,进一步简要介绍国内外对消费社会的研究情况。 第二章对消费社会进行简单描述,并简要介绍两个理论:一是法国哲学家、社会理论学家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的消费方面的理论:二是美国经济学家、社会批评家托尔斯坦·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 第三章阐述需求和欲望的内涵,探索我们在消费社会的需求和欲望到底是什么。 第四章运用第二、第三章中所论述的理论,探讨在消费社会,克莱德·格里菲斯的欲望是如何膨胀,最后变成消费社会的牺牲品。 第五章对西奥多·德莱塞、切斯特·吉莱特和克莱德·格里菲斯这三个人物作比较,得出结论:他们都是消费社会的牺牲品,甚至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现代版的克莱德·格里菲斯,变成消费社会的牺牲品。 第六章从文学和社会的角度,阐述《美国悲剧》的重要意义。 第七章总结全文。 通过结合对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斯的分析,揭示出德莱塞这部小说的主题:克莱德·格里菲斯的悲剧是欲望的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整个美国的悲剧。
其他文献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这部用第一人称写成的小说是他所有的作品中最具有自传性的。狄更斯小说的艺术特征在这部小说
一、问题的提出    1.提问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中学水平上,贝拉克(Bellack)等人1966年的研究揭示,“在所进行研究的课堂上,教学程序的核心是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经常还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在这项研究中,有72%的课堂谈话是由教师承担的,其中近7%的谈话是用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余的谈话则用于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评价学生的发言。可见,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
着重论述工笔重彩《红楼梦》瓷板画创作必须熟悉小说原著内容把握其思想精髓,做好细致的案头工作,并采用中国画散点透视构图方法和多种陶瓷装饰工艺综合应用,反复修饰,多次烧
The present research studies indirect translation from the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Indirect translation as atranslational phenomenon exists both in China and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1940-)是一位敢于言说自由、关心人类生存状态的南非白人作家。《耻》是库切第一部以种族隔离制度废除之后的新南非为主题的作品。本文尝试结
一、和谐的教学节奏营造美    和谐的教学节奏是指教师教的节奏与学生学习、发展的节奏相和谐。利用和谐教学节奏的创设,营造教学活动的和谐之美,应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教学时空的安排、教学情境的设置等方面来调控教育的节奏,积极地适应和影响学生发展的节律,不断地提高“教”与“学”和谐的水平。  一是讲授速度的把握。在设计教学节奏时,要注意快慢适宜、详略得当、动静结合。重
《无名的裘德》是托马斯·哈代(1840-1928)最受争议的一部作品。该作品富有鲜明的时代感,主要展现、批判维多利亚时代中后期社会的弊端,并且内容丰富,涉及社会人们生潘的方方面
一、主体教育理论是革新大学英语教学观念的理论基础    人类进入21世纪,新经济的加速发展推动着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中国的外语教育更不例外。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于1996年6月曾在外语教学座谈会上指出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指出应当重视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是否具有创造精神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外语与外界进行交际能力成为考察外语教学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