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硝基苯胺和1-苯基-3-吡唑烷酮合成氮掺杂多孔炭材料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介于电容器与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以其充电时间短、工作温度宽、循环性能好等优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对于超级电容器来说,电极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由于比表面积高、导电导热性好、制造成本低等优点,炭电极材料的使用日益广泛。本论文主要研究通过简单有效的合成方法制备得到适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多孔炭材料,并通过掺杂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一种硫酸辅助的直接炭化法,以对硝基苯胺为碳源和氮源,硫酸为硫源和催化剂,合成得到了硫氮共掺杂纳米多孔炭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被命名为carbon-RT的纳米多孔炭材料是无定型低结晶度的,其氮含量和硫含量分别高达15.95%和3.36%,且其合成十分迅速仅需数分钟即可完成。为了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将carbon-RT样品于800℃进一步热处理,得到carbon-800样品。该样品在以6 mol L-1 KOH为电解液的三电极体系中,1Ag-1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为73 Fg-1。由于选用的原材料价格低廉,这种新颖的硫氮共掺杂纳米多孔炭材料的合成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通过一个简单的模板炭化法,以1-苯基-3-吡唑烷酮为氮源和碳源、Mg(OH)2为硬模板合成得到了氮掺杂纳米多孔炭材料。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carbon-1:1样品是高度无序的,具有高达1513 m2 g-1的BET比表面积、2.2 cm3 g-1的孔容和3.78%的氮含量。同时,该材料也显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在三电极体系中,1 A g-1电流密度下测得的比电容达到了202.0 F g-1。此外,偶氮二甲酰胺被引入到炭化过程中来实现更高程度的氮掺杂,所得到的样品被命名为carbon-1:1:1。该样品比表面积降低到了1261 m2 g-1,但其孔容增加到了2.8 cm3 g-1,而氮含量更是进一步提高到了7.05%。受益于更高程度的氮掺杂,材料在1 A g-1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提高到了281.0 F g-1。该Mg(OH)2辅助的模板炭化法提供了一种有趣的纳米炭材料合成方法,而偶氮二甲酰胺的引入则可以简单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氮含量与电化学性能。
其他文献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补土学派创始人李杲的代表医著之一,笔者通过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了其肺病治疗理论,1.脾胃虚弱为内因;2.风寒湿热为外因;3.未病当先防;4.治当实脾胃;5.用
在传统的水驱采油之后,仍有约70%的原油以不连续相的状态保留在油藏之中。鉴于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原油短缺问题,如何尽可能的提高这部分原油的采收率已经成为目前原油开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