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民俗学视域下张艺谋电影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是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它具备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功能。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在国际影坛中取得较大反响,其重要原因是他在影片中突出民俗元素。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经常使用大量的具有典型性民俗化元素对作品进行细细打磨雕琢,电影中的对白、装束、场景、乐曲等各个方面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显示出清晰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域风情。从“有形与无形”的角度看,“有形”民俗大致包括一般民俗事象分类中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中的岁时节日和民间娱乐以及语言民俗。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这一类民俗由于其可直接感知性而占有比较大的比例。正是这些有形民俗为观众在银幕之上构建出具体可感的日常生活世界,构筑了故事得以展开的叙事时空和人物得以活动的生活舞台。与“有形”民俗相比,“无形”民俗主要包括社会民俗中的社会组织制度民俗和精神民俗。这类民俗元素尽管本身往往难以直接诉诸电影的视听形象,但却可以通过影片的对白、动作以及人物关系等多种途径,委婉、含蓄地传达给观众。在张艺谋的电影中,此类民俗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但对于影片主题的深化和价值的提升却有着重要的价值。“中国红”和“民族乐”在张艺谋电影中,给观众以审美享受,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思想受到启迪,灵魂得到抚慰;渲染主题,建构场景,使具象和意象相互交织深度融合;表现出生命的意义和抗争的精神,呈现出哲学层面的内涵和意义,使电影更具哲学性和思想性;烘托环境氛围,抒发人物情感,让影片人物的内心塑造更加细腻饱满。《红高粱》中的“中国红”增加了电影的内涵,带给观众视觉刺激和反思,影片中结婚的民俗礼仪为后续故事的发展进行了铺垫;《菊豆》中农村葬礼的民俗营造了悲伤的气氛,批判了封建礼教,升华了主题,同时暗示底层人民的生活窘境,蕴含强烈的讽刺意味;《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民俗事项的运用,表现出主人公细腻的情感,突出核心思想,同时将女性悲剧寓言化,使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感同身受;《活着》通篇采用民间艺术皮影戏穿插镜头展示,暗示人生如皮影,被时代操纵又无可奈何。张艺谋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演绎并有选择性的融入了皮影这一传统民俗事象,在秦腔式调的唱词中结合光影的皮子戏的演绎着傀儡人生。总体而言,民俗文化在电影创作中的艺术效果,可以深入刻画塑造人物使之鲜活,同时以文化共通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在以影像奇观制造震撼效果,民俗元素的插入可以生成意境,深化主题,从而赋予影片以风格多样性。
其他文献
<正>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完善短跑途中跑技术,帮助运动员弥补短跑途中跑技术动作的理论知识空缺,通过理论学习在训练中完善起跑技术,提高竞技能力,对提升我国短跑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立足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从运动学、表面肌电、动力学分析等不同方面对短跑途中跑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会议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面对疫病的考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在疫病防治工作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的人民观。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疫病防治中的人民观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防疫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防疫思想并在具体的防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战乱、灾
规范化培训护士(简称“规培护士”)既是未来护理队伍的“后备军”,又是当前护理工作的“突击队”。针对规培护士开展规范化培训,一方面要使其胜任护理工作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上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也应使其对自身工作产生价值认同和职业追求,对所属单位产生文化适应和组织承诺,形成职业认同感和自我归属感。然而,医疗机构往往重视规培护士的技能训练,忽视其面临的人际互动、变革适应等“软性问题”。以H医院为例,缺少预
<正>2022年6月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等介绍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有关情况。邓小刚表示,这十年,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粮食产量十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邓小刚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夯实。粮食产
期刊
我国的农村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基础,因此三农问题也将会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发展,想要让中国走向真正的伟大复兴,那么就必须要激发农村的发展潜力,农村当前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就必须要得到解决。针对于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构想,在此,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目前我国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意见和作用。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的总抓手,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以城乡结合的方式发展社会化农业,重视在地化知识,社会组织转化为社会企业,发展绿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经过脱贫攻坚,乡村面貌和群众生活品质有了显著改善,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山区县更是面临着产业不强、基础设施落后等方面的问题。2020年12月,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标志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中央政策的支持,给山区县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立足山区县实际,汲取
目的:研究基于患者体验视域,以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分析疗愈环境构建现状,探索疗愈环境构建的可能影响因素,结合文献回顾复习,针对性提出疗愈环境构建优化策略。旨在丰富医院疗愈环境领域实证研究,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与满意度,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落实,为进一步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安徽省省级医院和市级医院各随机选取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各行各业也都发生了很大地的变化。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善。为了改变过去固定"量""价""费"以定额为主导的静态管理模式,提出了不少改革措施。工程量清单的提出减少了工程招标过程中错误数据的出现,投标企业根据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来确定综合单价。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增加建筑投标合理性,另一方面减少建筑工程错误比率,使得建筑工程朝着安全、合理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工程量清单在
主体是工作目标实现的执行者,是影响农村生态治理质量和乡村经济发展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必须着力于乡村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需求,科学引进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工具,明确乡村生态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夯实乡村生态治理的主体责任、精准定位农民在乡村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地位、以网络为媒介全面传播先进理念与优秀文化、构建互联互动的合作治理长效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