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带绦虫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及Wnt基因家族的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minyi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是扁形动物门寄生虫。成虫仅寄生于人体肠道;幼虫则寄生在人或猪的脑、眼和肌肉等组织,引起囊尾蚴病。人脑囊尾蚴病常导致患者出现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病症,重则致死。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中美洲、拉丁美洲、东南亚及非洲环撒哈拉沙漠的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该病主要在我国西南等省的部分落后地区流行,直接威胁着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目前,猪带绦虫的基础研究还相对滞后,使其应用研究也遇到一定的困难。我们期待通过基因组测序,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猪带绦虫的相关科学问题。本研究利用454和Solexa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猪带绦虫进行了全基因组从头测序,获得了高质量和高覆盖度的基因组草图,测序覆盖度达45x,基因组大小为131Mb。注释出11,902个基因。此外,还利用Solexa的RNA测序技术,对经人工肠液激活和未激活的猪囊尾蚴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共鉴定出2,76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在激活猪囊尾蚴时期转录上调的基因有1,904个,下调的基因有862个。进一步分析这些差异的基因,发现有68.8%的基因表达明显上调,有31.2%的基因则明显下调。其中,Wnt基因家族及其信号途径变化明显,通过注释发现猪带绦虫Wnt基因家族共有6个成员,Wnt4和Wnt11b在激活后表达明显上调。通过RT-PCR、5’-和3’-RACE克隆获得猪带绦虫Wnt家族基因。Wntl长3,316bp,存在可变剪接形成两种转录本Wntl-1ORF框为1,599bp,由6个外显子组成;Wnt1-2ORF框为1,515bp,由5个外显子组成:Wnt2长21,355bp, ORF框为1,746bp,由6个外显子组成:Wnt4长10,741bp,在5’端也存在不同的剪切形式,但它们的ORF框完全相同,均为1,473bp,由4个外显子组成;Wnt5长12,272bp, ORF框为1,095bp,由5个外显子组成;Wnt11a长3,746bp, ORF框为1,263bp,由6个外显子组成;Wnt11b长14,537bp, ORF框为1,608bp,由6个外显子组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猪带绦虫Wnt基因均有信号肽和二硫键,存在多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天冬酰胺和甘氨酸位点,具有N-糖基化、磷酸化和N-豆蔻酰化修饰。利用不同物种的Wnt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扁形动物寄生虫Wntl与其他物种的Wntl不能聚类,而是被单独分为一群,Wnt2、Wnt4、Wnt5、Wnt11a和Wnt11b则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较为保守,且扁形动物寄生虫在进化过程中,Wnt家族基因发生了丢失,这种变化可能是寄生虫高度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果。筛选确定GAPDH为内参基因,以激活前后的猪囊尾蚴为样本,通过相对定量qPCR实验,发现猪囊尾蚴被激活后,Wnt4和Wnt11b及Wnt经典途径的靶分子LEF1和非经典途径的靶分子NFAT都明显上调,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我们在体外合成了Wnt4cRNA探针,对激活前后的猪囊尾蚴进行RNA原位杂交检测,在激活的猪囊尾蚴尾部检测到Wnt4mRNA信号,推测Wnt4可能通过调控Wnt经典信号途径参与了猪带绦虫幼虫向成虫发育过程中体节的分化。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 PET/CT)联合Ki-67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对66例行18F-FDG PET/CT检查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
文章主要针对图书馆数据资源引进活动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建立一项切实有效的互馈机制,建立相应模型。通过分析互馈机制以需求发现互馈为内在驱动力,以经济互馈
通过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组织不力,调控不当,则会使整个实验教学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使实验教学走过场,难
本试验2006年在湖南农业大学烟草工程技术中心试验基地和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以烤烟×晒红烟、烤烟×黄花烟两种类型的亲本及其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比较分析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