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中国汉族人群下颌骨干骨磨牙后孔的形态学观察研究、临床病例中下颌骨CBCT影像学测量研究及具有下颌磨牙后管及磨牙后孔的下颌骨3D打印研究,明确下颌磨牙后管及磨牙后孔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发生率,对其来源及走形进行分类分型并测量相关数据,为临床提供相关数据支持,以减少临床操作时的相关并发症。 方法: 第一部分:下颌磨牙后管的形态学观察研究 1、从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选取123个成年中国汉族人下颌骨干骨标本。 2、选用直径为0.5mm的正畸用金属丝,筛选磨牙后孔。测量并记录磨牙后孔的直径等相关数据。拍摄下颌骨标本磨牙后区下颌磨牙后管走形范围。 3、使用统计学软件SAS9.4,统计磨牙后孔的发生率及相关数据。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对不同类型下颌磨牙后管的相应数据进行配对检验。 第二部分:下颌磨牙后管的影像学测量研究 1、选取334例中国汉族人的下颌骨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导入RadiAnt DICOM Viewer软件。 2、重新定义各观测平面,使用自由旋转界面命令(3D rotate)调整各观测平面,对下颌磨牙后管进行影像学数据的测量。 3、使用统计学软件SAS9.4,统计下颌磨牙后管的发生率等数据;使用两样本秩和检验方法,对不同类型下颌磨牙后管相关数据进行配对检验。 第三部分下颌磨牙后管的3D打印成型及临床意义分析 1、选取具有下颌磨牙后管的下颌骨CBCT数据,以DICOM文件格式保存。 2、导入Mimics10.0软件中,使用区域增长命令功能(Region growing)对蒙版(Mask)进行分割,使用平滑命令(Smoothing)光滑处理,导入Geomagic Studio12.0软件精修。 3、导入3D打印机联泰RS4500,选择材料为光敏树脂somos11122材料打印出具有下颌磨牙后管的下颌骨透明模型。 结果: 1、下颌磨牙后管的形态学观察研究 1.1存在符合磨牙后孔的下颌骨共计39个,占总数的31.71%。 1.2磨牙后孔平均直径为0.78±0.27mm;磨牙后孔距下颌骨颊侧骨壁、舌侧骨壁及距下颌第二或第三磨牙远中的平均距离为8.61±2.33mm、4.27±1.87mm、7.84±3.87mm。 1.3根据下颌磨牙后管X线片中牙胶尖对下颌磨牙后管的起源及走行,将下颌磨牙后管分为两类:MC型下颌磨牙后管和AF型下颌磨牙后管。MC型下颌磨牙后管的平均直径大于AF型下颌磨牙后管的平均直径。除直径外,两种下颌磨牙后管各项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磨牙后孔的存在与否和下颌第三磨牙的存在与否也无相关性。 2、下颌磨牙后管的影像学测量研究 2.1CBCT扫描数据中,下颌磨牙后管的发生率为20.36%。MC型下颌磨牙后管47个,AF型下颌磨牙后管37个,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2.2磨牙后孔平均直径为1.16±0.51mm;下颌磨牙后管起源处的平均直径为1.44±0.51mm;下颌磨牙后管的平均深度为8.12±3.52mm;磨牙后孔距下颌第二或第三磨牙远中牙周间隙的平均距离为16.41±2.61mm。 2.3根据下颌磨牙后管CBCT影像中下颌磨牙后管的起源及走行,将下颌磨牙后管分为两类:MC型下颌磨牙后管和AF型下颌磨牙后管。MC型磨牙后孔的平均直径和起源处的平均直径均显著大于AF型磨牙后孔。两种下颌磨牙后管其余各项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 3、下颌磨牙后管的3D打印成型及临床意义分析 3.1、下颌磨牙后管样本具有MC型下颌磨牙后管,各解剖结构均清晰完整。 3.2、数字化处理后可呈现出下颌骨外形,磨牙后区可见磨牙后孔开口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下颌磨牙后管为MC型,起源于下牙槽神经管。 3.3、该3D打印模型可清晰呈现出下颌骨外形、磨牙后孔、下颌磨牙后管及下牙槽神经管的关系。 结论: 1、本实验通过对中国汉族人群下颌骨标本中下颌磨牙后管的形态学观察研究和临床CBCT数据库中下颌磨牙后管的影像学测量研究,明确了中国汉族人群中下颌磨牙后管的发生率及性别分布,获取了描述下颌磨牙后管特征和位置的精确数据。 2、中国汉族人群中下颌磨牙后管的发生率为20.36%;中国汉族人群中下颌磨牙后管的平均直径为1.16mm;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下颌磨牙后管的性别分布及左右侧分布均无明显差异;中国汉族人群中磨牙后孔的存在与否和下颌第三磨牙的存在与否无关。 3、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起源于下牙槽神经管的MC型下颌磨牙后管占全部下颌磨牙后管总数的55.95%,起源于牙槽窝的AF型下颌磨牙后管占全部下颌磨牙后管总数的44.05%,两类下颌磨牙后管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MC型下颌磨牙后管的平均直径和起源处的平均直径均显著大于AF型下颌磨牙后管;两类下颌磨牙后管的深度和相对位置均无明显差异。 4、下颌磨牙后管在下颌阻生智牙拔除、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及种植术前磨牙后区取骨等口腔颌面外科常用操作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前需仔细评估其位置和走行,以减少术中损伤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5、涉及下颌磨牙后管的临床操作术前评估时,CBCT是较为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3D打印个性化下颌骨模型能为术中操作提供精确的数据测量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