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卜辭中天象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fand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主要從古文字學的角度對甲骨文中記載的天象記錄進行了整理和研究,內容共分為四章: 第一章對甲骨文中的日月食記錄進行了證認.肯定了賓組卜辭中的五次月食記錄;否定了"三焰食日"說;對歷組中的"癸酉日月又食"、"日(月)又戠"卜辭也進行了探討,認爲"癸酉日食"應是實錄,具有推算價值,"戠"字采用陳劍先生說法,指的是一種日月變化,但有些"日(月)又戠"可能就是指日(月)食.第二章首先對甲骨文中" (晶)"和" (星)"的用法進行了區別.認爲在甲骨文中" (晶)"表示的是"星星"義,而" (星)"表示的是"晴"義.否定了一些學者將甲骨中記錄天氣" "(晴朗)的卜辭認為是天象中星宿記錄的觀點.其次對已著錄甲骨刻辭中有無彗星的記錄進行了考證,認為過去學者們所舉的有關彗星記錄的卜辭都是不可靠的,目前還並未發現卜辭中有明確的彗星記載.最後對甲骨文中有無歲星的記錄進行了辨別,對有些學者認定的歲星記錄卜辭提出了質疑.第三章是對甲骨文中有關二十八星宿的記錄進行了一番梳理,認為甲骨文中關於二十八星宿的記錄並非如有些學者所說的那麽樂觀,對他們所舉出的一些卜辭感覺在釋讀、文意、辭例方面都還有可商之處.卜辭中明确祭祀属于二十八星宿的只有大火(包括心)和斗.第四章是對由姚孝遂先生提出的"月比斗"卜辭進行了分析,我們認爲卜辭內容應是對北斗的祭祀,與月犯斗無關.
其他文献
崛起于20世纪40年代孤岛文坛的张爱玲,以她敏感的心灵和细腻的笔触触及到了个体生存的困境.她通过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荒凉黑暗的世界和种种灰色人生,传达出她对人生的悲
李琦是中国当代诗坛上一位独特的女诗人.天性的多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构成了李琦诗歌浪漫的气质.宁静深远、凝重纯真、温婉刚正的艺术特色使李琦的诗歌抵达一种至纯至真的境界.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measurement accuracy caused by uneven imaging resolutions,we develop a three-dimensional catadioptric vision sensor using 2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学者们就开始关注《红楼梦》如实描写生活的特点.建国以后,通过批判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的运动,"现实主义"就成为肯定《红楼梦》思想价值的唯一标尺
但丁的《神曲》作为"中世纪的史诗",无论在人类文学史上还是思想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文尝试着对它的神学思想极其人文意蕴做出深层次的论证.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宗教
曹植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作家,其作品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是三国时代被收录和引用数量最多的作家之一.但曹植集的隋唐旧本至宋代便亡佚了,因此从宋代开始,人们便不断
村上龙是日本现代重要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叛意识。他的创作视野宽阔,立意高远,不局限于日本民族与社会,具有透视整个人类社会的意识。  村上龙的
学术界公认,曹丕的"文气论"不仅开创了中国文论中"气"的学说,而且触及了文学的根本特征.正由于此,曹丕的"文气论"引起了历代文论家的关注和深入探讨,结果"文气论"成为中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