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邻避事件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知情参与意识提高的产物。当代邻避事件在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作为整个邻避事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动员和组织过程因为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发展而显著区别于以往的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与交流互动作为动员和组织过程中最为基本的手段,在社交网络平台上体现出了不同以往的传播逻辑。本文以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和政治民主化为研究背景,以传播学尤其是网络传播(连结性行动理论等)、社会学(社会运动理论、集体认同理论等)和政治学(政治系统理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等)作为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选取近十年以来最具代表性、影响力且行动效果较为显著的邻避事件,将江苏连云港核循环项目事件做为重点研究对象,结合福建厦门PX项目事件和四川什邡钼铜项目事件进行个案分析,探究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大众媒体的式微,邻避事件呈现出怎样新的传播特征和传播规律。第一章从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关键概念以及主要理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重点和难点对文章进行了研究说明。第二章利用词频分析等文本分析方法总结了邻避事件中社交媒体动员的策略,认为社交媒体主要有:在个人化行动框架下建构认同、多网络渠道交迭传播信息、寻求跨地域的关注这三种动员策略。第三章总结了邻避事件中社交媒体动员的结构,认为作为弱连接组织的内嵌机制、作为传播节点的意见领袖构成了动员的结构。第四章在连结性行动的理论框架下以参与度、议程设置力、网络连结力为指标衡量了社交媒体在邻避事件中的动员功效。第五章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社交媒体表达的群体极化现象,围绕事件发生后微博自净功能以及政府对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处置情况展开研究。第六章基于妥善有效处置邻避事件、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需要,总结邻避事件出现的原因和政府面临的困境,提出邻避事件中政府应对的多元策略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