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科系统学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4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分子系统学的发展,学者们陆续对杨柳科开展相关研究,极大地扩展了杨柳科的范围。然而由于此前研究大多选用较短的DNA片段,选取的类群数量也极其有限,因此尚未得出一个高分辨率的系统发育框架,杨柳科各主要类群间的演化关系仍存在大量争议。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获取大量的核基因片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较为可行的方法。然而,杨柳科内的类群多为热带分布,取样十分困难,难以借助传统方法获取大量核基因序列。本研究意在序列获取方法上进行创新:首先选取15种易采集到新鲜样品的杨柳科各分支代表物种进行转录组测序,数据结果通过all by all blast的方法筛选得到1513条低拷贝直系同源核基因序列,将其作为参考序列备用。同时,本研究开展对杨柳科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取样(主要借助各大标本馆获取标本材料),共成功获取34属杨柳科植物DNA材料,并对这些样品开展DNA浅层测序。利用DNA浅层测序数据组装叶绿体基因组,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随后,基于叶绿体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获取杨柳科各类群与此前开展转录组测序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将各类群的DNA浅层测序数据比对到其近缘物种的低拷贝直系同源核基因参考序列上,以获取目标物种的低拷贝直系同源核基因。基于本研究获得的34属植物低拷贝直系同源核基因序列,本研究分别使用串联法和并联法构建了杨柳科系统发育树,所得系统发育结果高度一致,且具有很高的支持率,构建了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杨柳科系统发育关系。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杨柳科分为8个主要分支:脚骨脆亚科所在分支、杯盖花亚科所在分支及杨柳亚科内部的6大分支。此外,基于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框架,本研究对25个形态学性状进行祖先性状重建,筛选出叶缘锯齿等10余个关键性状用于构建杨柳科族间分类系统,并探讨了关键性状的演化规律。为了完成对杨柳科各分支的界定,本研究结合Gen Bank已有数据对杨柳科48属物种开展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除帽轮木属外其余类群均可被纳入杨柳科8个主要分支之中。基于分支内系统发育关系的单系性和形态学研究归纳的共衍征,本研究对杨柳科8个主要分支进行了界定,将杨柳科划分3亚科12族54属,支持脚骨脆亚科、杯盖花亚科及杨柳亚科3个亚科的分类处理,保留杨柳族、对叶柞族、杯盖花族(包含滇越木属),对鸡骨柞族、天料木族、刺篱木族、脚骨脆族进行重新界定,归并箣柊族、莎苞木族,恢复山桐子族和山拐枣族,接纳Samarakoon设立四袋木族的分类观点,新设立菲柞族和风车柞族,完成杨柳科科下分类系统的重建。后续杨柳科物种多样性研究、种质资源利用等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学位
介绍小儿外感及肺系、脾胃系疾病治疗中常用对药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及临床运用体会。并附验案3则。
学位
学位
我们选择走错位竞争、聚焦商业和商务领域,培育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努力建设成为在国内商学教育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商科大学。《上海教育》:年中,围绕着内涵发展,贵校的"十大工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在市教育评估院牵头组织的中期绩效现场评价中获得了认可,请你谈谈在学校的内涵建设中,是如何找准定位,做好顶层规划的?
期刊
土壤呼吸(RS)作为土壤向大气排放CO2的主要途径,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工林面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扩张,其在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关于不同人工林RS微空间差异的影响机理以及典型人工林RS对不同来源水分输入产生的响应变化和调节机制,目前还缺乏认知。本研究以常见的造林树种欧美杨(Populus×canad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会计和审计工作模型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财务部门不仅要着眼于企业内部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还要提高大数据应用能力,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应寻求会计和审计工作方法的转变,为应对大数据时代而采取积极的工作策略,并创造更多的企业收益,因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重点分析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提出大数据时代会计和审计的创新路径,保障大数据安全标准化
期刊
生物多样性分布及其形成机制(或影响过程)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干旱区(dry lands)是重要的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十分敏感。对干旱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物种分布模型预测有重要科学和生产意义。本研究以岷江上游为研究对象(包括干旱河谷和湿润源区),旨在探讨干旱对植物生物多样性分布及群落构建机制的影响。基于野外群落学调查数据和环境因子测定,结合《
自然保护区作为脆弱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主要聚集地,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自然保护区内景观分布格局和景观保护成效是《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的明确要求,同时也可为自然保护区有效开展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了探究快速有效的自然保护区景观保护成效评估方法,优化自然保护区内景观分布格局,本研究以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
进入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发展机遇,审计行业应当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趋势,深化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借助前沿的信息技术提升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基于此,本文首先解释和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审计信息化的概念以及发展的必要性,并对当前审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描述,进而说明目前审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审计信息化的应对策略,从而加快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