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研究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寻求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文化渊源,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探寻儒家文化中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努力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思路。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大学生生理、心理上的不成熟;学校和家庭教育忽视心理健康问题;现代社会生活、学习、工作、情感等各种现实问题的压力;网络依赖;社会转型所带来的道德困惑和信仰迷失等等。虽然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人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有不同的见解,但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注重从现实世界的关系中把握人的心理健康。因此,本文今天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只有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现实社会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深层次地探讨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对大学生采取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 传统儒家文化在塑造汉民族心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今天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日益感受到研究儒家文化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儒家文化尽管没有明确的心理健康的提法,但其思想对中华民族心理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儒家的精华思想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儒家文化强调心理健康的人是内心和谐的人,是人际关系和谐的人,人要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强调音乐在塑造情理和谐的人格过程中的重要性。 儒家文化对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消极的影响,这就提醒人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注重:首先,引导学生悦纳自我,张扬个性。其次,注意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分。最后,引导学生采取科学的心理困扰应对方式等。 因此,要认真研究儒家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要尊重它对中国人心理的现实影响,又要看清时代对人们个性的新要求,做好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现代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