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熙平定布尔尼叛乱之后,被编为总管旗的察哈尔八旗驻牧于宣化、大同边外。与察哈尔正黄旗同居中央位置的察哈尔镶黄旗驻牧于张家口边外。雍正年间,口北三厅先后设立,其中,张家口理事同知厅管辖镶黄旗一旗与正黄半旗的民事,基于此,对旗界的划分有了迫切的需求。从清末到民国初,由于蒙地放垦与设治的加速,与清中期相比,察哈尔镶黄旗的牧地逐渐向北收缩,取而代之的是康保、张北、宝昌、商都、尚义、化德、崇礼等七个县、设治局,这一过程是整个察哈尔八旗放垦的缩影。所涉及的地域包括了了今天河北、内蒙古两个省、自治区,以及张家口市、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等地,在察哈尔八旗中具有典型意义。本文的正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对清初察哈尔部的管理及驻牧地、察哈尔镶黄旗以及镶黄旗牧厂的地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章节最后绘制了《清中叶镶黄旗牧厂和察哈尔镶黄旗四至示意图》。第二章主要对清末察哈尔镶黄旗地域内的开垦原因、过程及带来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三章对民国初年察哈尔地区面临的国内外局势、垦务政策的延续、放垦设治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在章节末绘制了《1928年察哈尔设省前镶黄旗牧厂和察哈尔镶黄旗地域内政区示意图》和《1934年增设三设治局后原镶黄旗牧厂和察哈尔镶黄旗地域内政区示意图》。上述三张地图分别反映了不同时间段内同一区域内的政区变化,使该地区地域变迁的过程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