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迅速发展和生态矛盾日益凸显的环境下,对生态话语的研究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李渔是明末清初的杰出文人,他的文章通俗易懂,质朴有趣,《闲情偶寄》是其代表作品之一。这本书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人的生存智慧,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所以,分析这种语言表达,挖掘其中丰富的生态哲学、美学思想,并找出其中特有的语篇模式对生态话语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研究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的语篇分析方法对李渔的《闲情偶寄》进行生态视角的语篇分析,将所选取的语料按照不同的主题分类进行分析,每一个短篇采用了相适应的语篇分析方法,将潜藏在其中的生态哲学思想挖掘出来。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语篇模式理论以及系统功能语法能够用于中国古代散文的分析。《闲情偶寄》中大量使用了综述-分述,主张-反主张,提问-回答,问题-解决四种主要的语篇模式。在同一个语篇内,不同的语篇模式在各个语篇层次上互相穿插,交互使用,以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研究证明,语篇模式是根植于人们心中数千年的一种篇章宏观结构模式,因此具有约定俗成的稳定性特点。李渔的思想继承包含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生态思想,其中包括儒家生态哲学中的“仁”与“和”。《闲情偶寄》可以作为李渔生态哲学思想的集中表达和完美体现,他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尊重以及相互依靠的和谐生态关系。这从生态角度来看有很强的积极作用。因此,《闲情偶寄》可以被归类为生态积极话语,也就是说,这种话语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