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汽车工业广泛应用的00Cr12铁素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酸浸泡实验、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交流阻抗技术(EIS)、动态电化学阻抗谱技术(DEIS)和Mott-Schottky实验研究热处理和稀土添加量对00Cr12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影响规律。采用光学显微镜与SEM观察了不同铈添加量00Cr12铁素体不锈钢微观组织和夹杂物形态与分布规律。结果发现:未添加稀土铈的试样晶界处有长条状夹杂物,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夹杂物逐渐减小,当时添加量为0.04%时,夹杂物又开始变大;未添加稀土和添加0.01%铈的试样在晶界处的铬含量较低,即晶间贫铬,随着铈添加量增加,00Cr12铁素体不锈钢的抗晶间腐蚀能力有所提高,当添加0.06%铈时,晶界处铈含量很高,说明铈在晶界聚集,形成稀土夹杂物,反而使得基体的抗晶间腐蚀能力下降。自主组建了用于测试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热酸浸泡腐蚀试验平台,进行了热酸浸泡实验,通过蔡氏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和稀土添加量试样晶间腐蚀敏感性。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和稀土添加量对00Cr12再活化过程的影响并采用活化率判据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和稀土添加量对00Cr12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交流阻抗技术(EIS)、动态电化学阻抗谱技术(DEIS)得到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和稀土添加量试样的阻抗谱。此外,还采用Mott-Schottky实验分别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和稀土添加量试样钝化膜的半导体性质。热处理状态对00Cr12晶间腐蚀敏感性影响明显。650℃保温2h空冷试样未发生敏化,晶间腐蚀敏感性低;950℃保温2h空冷试样发生敏化,晶间腐蚀敏感性高,且随着热处理温度提高,该合金抗腐蚀能力变差。稀土铈可以有效细化夹杂物,净化晶界,减少晶界贫铬,从而提高00Cr12铁素体不锈钢抗晶间腐蚀能力。随着铈添加量的增加,抗晶间腐蚀能力提高,当铈添加量高于0.04%时,抗腐蚀能力反而降低,是由于稀土夹杂物在晶界聚集造成的。热酸浸泡和电化学试验表明:00Cr12铁素体不锈钢最佳铈添加量为0.02%。改进型00Cr12应添加0.02%铈元素,并采用650℃保温2h空冷热处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