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以设备性著称的我国火电生产企业,目前正处于燃料供应短缺,电力能源需求不断增大的紧迫情势之下。为了保障生产设备安全、稳定、可靠、长期地正常运行,势必加倍重视设备管理,设备维修的重要性变得十分突出。维修不再是一项辅助性的投入,它和设备投资一样早已成为电厂建设和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修的效益也不再是微不足道的或者是隐性的,它已明显地反映到生产的安全性和适应性,企业的总体盈利和运行损耗,以及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之中。因此,不断改进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体系,将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及时准确地实现设备状态信息的监测和诊断,高效合理地完成维修活动的组织策划和资源调配; 严格监督控制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科学地预测、评估和优化维修进程、实施效果以及直接和间接的成本效益,是现代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也是我国电力生产企业必须予以重视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信息化是现代企业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本篇学位论文围绕火力发电厂设备维修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和系统实现中的相关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学习和研究。文章系统地总结了设备管理及维修领域的发展和现状,学习了维修基础理论和技术管理方法; 综述了典型维修策略及其模型优化的相关问题,探讨了电厂多种维修方式并存下的维修策略模型并对其性能参数进行了仿真研究; 介绍了电站大小修文件包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功能和设备状态点检实施的具体方法以及它们的工作流程; 提出了文件包的数字化及大小修过程信息监控的技术思想,创建了严格遵循点检标准的设备点检计划自动生成和调整的程序机制。在网络化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B/S 模式的文件包数字化管理及大小修过程质量监控,以及标准化点检的计划管理与点检执行的信息支持等电站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两大实用功能,巧妙地将企业贯标工作融入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之中,为进一步实现基于设备状态的维修决策支持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基础。先进的设备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修观念的转变和发展。随着维修形式从故障修复性事后维修和依据运行时间的预防性计划维修逐渐向基于设备状态的预防性精确维修转变,维修活动已成为包括电厂在内的连续过程工业必须从企业整体运营目标长期综合考虑和优化的系统工程。电站设备大修和小修是预防性计划维修的重要环节,文件包系统是规范设备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