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城市污泥为原料,选取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了污泥基活性炭(SAC),考察了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去除效能、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规律,并选择了2种商品活性炭(煤质炭MAC和椰壳炭YAC)和不加活化剂制备的污泥基活性炭(SAC-Ⅱ)作为对比,以初始浓度为50mg/L的Cu(Ⅱ)、Pb(Ⅱ)、Cd(Ⅱ)和Cr(Ⅵ)4种重金属离子为去除对象,分别进行了4种活性炭表面理化性质分析及其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能研究。试验结果表明,SAC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仅为YAC和MAC的1/3~1/2,吸附速率也相对较慢,但其对Cu(Ⅱ), Pb(Ⅱ), Cr(Ⅵ), Cd(Ⅱ)的平衡吸附量却远大于2种商品活性炭,分别为9.9、8.9、8.2和5.4mg/g,说明SAC表面高含量的酸性基团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起到了关键作用。与SAC-Ⅱ相比,SAC含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与基本相当的官能团,其对Cu(Ⅱ), Pb(Ⅱ). Cr(Ⅵ)的吸附量略大于SAC-Ⅱ,对Cd(Ⅱ)的吸附量约为SAC-Ⅱ的2倍,这表明SAC表面的物理性质在此吸附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吸附动力学模型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的拟合SAC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Langmuir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SAC对Cu(Ⅱ)和Pb(Ⅱ)的吸附,SAC对Cr(Ⅵ)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而SAC对于Cd(Ⅱ)的吸附过程用Langmuir与Freundlich两个模型均不能较好地拟合,说明SAC表面缺少能够与Cd(Ⅱ)发生反应的结合位点。热力学参数△G<0,△H>0,吸附活化能在25-40kJ/mol之间,表明此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的,化学吸附为控制过程。能谱分析与红外谱图分析表明SAC与重金属离子通过吸附作用产生了新的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