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碰撞问题的混合试验算法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xj86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强烈地震中,工程结构之间、主次结构之间、结构与土工构筑物之间往往发生碰撞。碰撞在两个层次上引起结构动力特性的变化,一个是在局部或微观层次上,引起接触点的局部破坏;另一个是触发结构宏观响应的突变,例如动力响应的主要模态成分从较低阶振型突然跃迁到高阶振型,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碰撞引起的结构刚度的变化。局部损伤对结构宏观响应的影响很小,因此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碰撞引起的结构宏观响应的变化。为了在试验中再现这种变化,需要克服两个问题,一是实时快速响应的动力加载系统,二是稳定高效的时程积分方法。后者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即提出一种新型无条件稳定的显式拟动力试验算法,以克服传统算法在结构刚度突然变大时的不稳定问题。论文首先推导了一种以初始刚度为参数的无条件稳定显式拟动力试验算法,并进行了数值和试验验证;其次利用根轨迹方法推导了在刚度发生突变时的稳定极限;然后利用刚度识别算法对其积分参数进行了识别和优化以改善其稳定性,并进行了拟动力试验验证;最后本文试图发展一种利用碰撞改善结构动力响应模式的新方法。本论文所作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在隐式HHT-a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以及适当的简化,提出了一种新的拟动力试验算法,并给出了推导过程。其原理是将平衡方程与位移和速度的微分方程联立,求解得到n+1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表达,并忽略二阶小量△t2fn+1与△t2tn项以得到显式表达的算法。2.通过谱半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新算法在线性系统下的稳定性,得出了线性系统下算法在-0.5<α<0时无条件稳定的结论,并分析了算法的相对周期误差和等效阻尼比等数值特性。发现新算法的相对周期误差大于条件稳定的线加速度法,小于无条件稳定的wilson-θ法。并用拟动力试验对理论推导的结论进行了验证。3.通过根轨迹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新算法在非线性系统下的稳定性,提出了临界刚度概念,并分析了临界刚度与结构初设刚度的关系。分析表明,当结构的切线刚度小于等于算法初设刚度时。根轨迹在单位圆内,算法稳定;当算法的切线刚度大于算法初设刚度时,根轨迹超出单位圆,算法不稳定。因此算法的临界刚度与算法的初设刚度相等。4.提出用刚度识别算法对算法的初设刚度进行实时更新,以修正算法在碰撞问题中的稳定性。分析了不同刚度识别算法在数值模拟及试验中的适用性,并通过拟动力碰撞试验验证了刚度更新算法对新算法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基于相关性判断的最小二乘拟合法可以较好地识别试验过程中的结构刚度,并可以优化新算法在碰撞试验中的稳定性。5.利用新算法进行了结构拟动力碰撞试验,提出并验证了碰撞对于结构地震响应的控制效果。发现碰撞可以激发结构的高阶振型,从而使得层间位移分布均匀,避免首层薄弱。但是碰撞会加大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从而对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他文献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目的是将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下的破坏状态控制在预期的目标范围内,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人员安全。因此,如何准确的估计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具有重要
钢管具有良好的截面特性,钢管结构因其承载性能高、造型美观、外型简洁、流畅、节点形式简单、施工简单、节省材料等诸多优越性在现代建筑尤其是大跨度建筑结构中应用广泛。
地震易损性分析可以预测出结构在未来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发生各等级破坏的概率;结构余震承载力估计则可以预测在主震后发生不同程度破坏的结构在余震中的表现;二者结合可以
本文以福州盆地为例,提出了一种城市地震动区划的新思路,并可推广应用于震后烈度快速评估。即从地下结构模型入手,充分考虑场地条件(地形地貌、覆盖土层厚度、土质等)的影响,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在各大城市中不断涌现。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多地震国家,而且目前处于地震高发期,因而研究超高层建筑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具有重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和施工工艺的进步,跨度大、外观美的飘带型大跨屋盖结构越来越多。大跨屋盖结构有自重轻、自振频率低、模态密集等特点。结构风振响应计算具有多模态参与,
我国是众所周知的地震多发国家,在近年来的历次大震灾,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中,建筑物使用功能丧失、经济活动中断等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往往难以估计。如
配筋高强砌块砌体组合剪力墙采用了强度大于MU15的高强砌块,并采用了高强度的灌芯混凝土(灌芯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b30),还设置与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构造柱的配筋砌体。
滑坡形变监测是滑坡安全监控中的重要内容,对滑坡形变的监测资料进行及时、合理、有效的分析,获取滑坡变形规律和安全状况是滑坡形变监测的重要工作之一,为判断边坡的安全状况和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现代监测技术、数值模拟的方法,从工程地质、监测数据分析以及数值模拟三个方面,以为重庆云阳县故陵镇凉水井滑坡为例,研究了监测系统布置、三维建模方法预测滑坡的变形发展趋势。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详细描述了凉
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构件的刚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尚未对GJ钢焊接构件中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进行研究。本文以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作为分析工具,以GJ钢板焊接方管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