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南内陆地区发育大量的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和晚侏罗世的花岗岩,其岩石成因和地质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报道了福建三明-江西赣州地区志留纪花岗岩和晚侏罗世花岗岩的年代学、锆石微量、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新数据,试图为华南早古生代晚期志留纪和中生代晚侏罗世花岗岩的成因和形成构造背景,以及地壳演化研究提供新资料。本文的花岗岩类样品主要采自三明-赣州地区的宁化岩体、会同岩体、额婆岩体和江背岩体四个岩体,样品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云母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宁化岩体形成年龄为~443Ma,会同岩体为~425Ma,额婆岩体为~422Ma,江背岩体为~155Ma。其中会同岩体中的闪长质包体的年龄与寄主花岗岩年龄一致(~425Ma)。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均属于过铝质-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 Eu负异常明显,均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以及高场强元素Nb、P、Ti。样品具有较负的且变化较大的εHf(t)值和较老的地壳模式年龄。花岗岩的锆饱和温度较高,暗示可能有幔源物质提供热量,~425Ma的闪长质包体与寄主花岗岩的成因可能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关,花岗岩属于S型花岗岩。晚侏罗世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相对于轻稀土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中稀土亏损,具有中等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和元素Pb,亏损Ba、Sr和高场强元素Nb、Ta、P、Ti。岩石属于I型花岗岩,岩石具有较负的εHf(t)值和较老的地壳模式年龄。早古生代晚期志留纪花岗岩及包体可能是形成于陆内造山结束之后的垮塌伸展环境之下,在伸展背景下地壳岩石圈减薄,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同时可能有幔源物质注入。晚侏罗世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