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多年的不合理土壤管理使水稻土出现了耕层变浅、土壤板结、犁底层增厚、土壤孔隙度变小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土壤通气透水性降低,影响根系下扎和生长,土壤微生物活性也会随之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通过增加耕作深度打破犁底层等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土壤养分转化,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本文以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的水田试验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耕作深度处理(分别为14cm、17cm、20cm)对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滨海盐渍型水稻土适宜的耕作深度,为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构建水田合理耕层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根系的形态指标可以看出,耕深20cm处理的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在水稻生长的各个时期都高于耕深14cm处理和耕深17cm处理,说明耕深20cm处理能够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系的吸收范围。(2)从三个处理的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来看,耕深20cm处理>耕深17cm处理>耕深14cm处理,其产量分别为12.09t/hm~2,12.97t/hm~2,13.13t/hm~2。可见,随耕作深度的增加,水稻产量也随之增加。耕深20cm处理的株高、穗长、穗粒数、结实率等指标都优于耕深14cm和耕深17cm处理。(3)在分蘖期,水稻氮、磷、钾的总吸收量均为耕深20cm处理>耕深17cm处理>耕深14cm处理,其氮素总吸收量别是30.44kg/hm~2,28.19kg/hm~2,24.85kg/hm~2;磷素总吸收量分别是2.26kg/hm~2,1.80kg/hm~2,1.70kg/hm~2;钾素总吸收量分别是72.34kg/hm~2,59.57kg/hm~2,47.43kg/hm~2。可见,耕深20cm处理更有利于水稻吸收养分。(4)在水稻收获以后,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为耕深20cm处理最小,含量值分别为42.58mg/kg,10.63mg/kg,122.99mg/kg。耕深20cm处理能够促进速效养分转化,植株对速效养分吸收利用能力更强。综合来看,在本试验中,耕深20cm处理土壤养分转化快,水稻植株养分总吸收量更高。耕深20cm处理可以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并提高水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