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刚青春言情剧叙事情节审美研究——以“青春三部曲”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7年开始,由赵宝刚执导的电视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和《婚姻保卫战》相继在各大卫视播出,这三部电视剧在赢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赢得了很多观众的赞许,特别是迎合了年轻一代的心声。叙事情节作为最能体现电视剧全局谋篇意识的一部分,电视剧情节在赵宝刚电视剧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即以赵宝刚导演的《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和《婚姻保卫战》“青春三部曲”为研究对象,结合叙事学理论、电影学理论及审美文化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赵宝刚“青春三部曲”的叙事情节结构、审美价值、现实意义以及大陆青春言情剧叙事情节多元创作的可能。  本文分四章。在第一章中,本文将青春言情剧作为类型剧之一,着重对中国大陆青春言情剧发展历程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和梳理,包括对青春言情剧的界定、内涵、分类及其发展历程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指出中国大陆青春言情剧叙事情节设置面临着模式化的风险以及题材设置面临距离生活现实太远的困境。  本文第二章主要从结构主义叙事学角度来分析赵宝刚青春言情剧叙事情节的叙事策略,即在平民化的视角中以“生活流”的方式来组织情节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在大情节中以团圆式结局来体现“亲和美”;在本章,笔者还通过分析“青春三部曲”叙事情节的真实性、戏剧性以及倾向性,反映出赵宝刚青春言情剧在后现代背景下世俗性与伦理性、艺术性与商业性的有机契合。  第三章则主要探讨了赵宝刚“青春三部曲”叙事情节的现实性意义。从《奋斗》到《我的青春谁做主》,再到《婚姻保卫战》,赵宝刚导演的“青春三部曲”紧紧围绕着80后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事业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探讨,有意识地将电视剧叙事情节围绕着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展开,从而引导人们对于当下流行的社会现象的探讨,但同时又通过虚构“乌托邦”式的理想化世界巧妙地回避现实生活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在青春与现实的互动中释放年轻一代张扬的个性,也在后现代语境中体现了审美意识的时代走向。  第四章着重探讨了中国大陆青春言情剧叙事情节面临模式化的风险以及题材设置距离现实生活太远的问题所导致的审美缺失,从而指出在审美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青春言情剧叙事情节应该以日常化叙事模式化替代戏剧冲突,在借鉴中国文学叙事传统注重故事娱乐性的基础上,注意与日韩情感剧叙事传统的区别,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大陆青春言情剧叙事情节多元创作发展的道路,从而为中国大陆青春言情剧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他文献
户外广告是人类应用得最早的户外广告形式之一,其价值在于搭建信息传播的平台,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方面产生广泛影响,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而其影响又主要体现在社会
元代是文人画盛行的历史时期,水墨梅竹兰石成为文人画中的重要题材。文人画家借助这些题材抒情寄兴,表达了清新高远的理想与情怀。王冕作为元代文人画家中的一员,以画墨梅著称,在
乔瓦尼·博尔迪尼(Giovanni Boldini,1842-1931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穿梭在佛罗伦萨、伦敦和巴黎的意大利画家,他以风格独特的肖像画著称,同时,他也描绘欧洲的风景、画室静物等等
在大千世界当中,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我们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很多的包装造型和样式,任何一种物体都有“包”与“包”他者的可能性,并且被“包”的形式多样,奇妙无比。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包装可以说是“包容”万象,包装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包装的功能不断拓展,包装正以飞快的速度展现自己的新面貌。老鼎丰包装设计通过借助中华老字号的市场口碑优势,将传统艺术的素材按照现代设计观念转化,增强竞争力,实现品牌持久发展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