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目前的长期国家战略,横跨欧亚非、涉及五大领域,总体覆盖65个国家和地区,48亿人口,38.6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其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到世界的69%和53%。“一带一路”战略往前推进的过程中,一定会面临域内国家彼此金融体系相互依存的加大的情况;随着域内增量投融资活动的持续扩大,这将会引发其固有的和潜在的经济风险、金融风险、财政风险。研究域内各国的预算平衡和财政稳定是应对风险的总钥匙,而一旦域内国家发生财政风险、且发展到了真的只能依靠“打白条”而不可能清偿的程度,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就会遇到瓶颈和困难。所以,围绕着区域财政安全这个中心问题,本文从货币总量、财政货币、财政“收、支、借、崩”运行的角度,展开在“一带一路”上进行投融资的风控法律对策研究;通过梳理域内节点国家的财政状况和法治状况,分析出潜在的财政风险与成因,并分类提出应对策略。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上的“风险敞口”主要体现在贸易、投资、基建三大领域。本文将会选取特殊的的节点国家,梳理它们的财政平衡状况和相关法律体系,针对当地潜在的财政失衡风险,为中资企业的投融资活动提出风控建议;本文区分生产要素中的劳务、技术、资本、资源等范畴,分层搭建风控对策法律体系。在在贸易这一领域中,中资企业目前面对的问题就是东道国的贸易保护,可能涉及到东道国反垄断法规制以及域外保护的问题,因此,中资企业在投资之前要对于其法律规定有所考察;在投资领域中,要促进多边条约和双别协定的达成,以使得税收制度得以完善;在基建领域中,由于基础建设投资期限过长,资金过于庞大,应该借鉴外国做法,提供主权担保。“一带一路”战略宏大,涉及多方利益,法治化是其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