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溶塌陷是岩溶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具有隐伏性、突发性、群发性与复发性、严重性的特点,给生产建设活动及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影响和损失。广花盆地隐伏岩溶发育,上覆第四系较薄且呈现无稳定粘性底板的二元结构,人类活动剧烈,这些是导致广州市城区岩溶塌陷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对岩溶塌陷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基于岩溶地质调查基础上的岩溶发育特征描述、岩溶塌陷致灾因素探讨方面。岩溶塌陷的风险评价包含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价和承载体易损性评价两个方面,国内对岩溶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价方面研究较多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针对承载体易损性评价研究较为零散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广州市岩溶塌陷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花都区、白云区,近年来随着广州市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推进,岩溶塌陷事故不断发生,客观上需要针对岩溶塌陷展开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本文在前人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广州市白云区岩溶塌陷风险分析课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归纳总结了岩溶塌陷的形成条件与致塌机理。岩溶塌陷是在致塌基本条件和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其塌陷机制是受多种效应、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等多重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2)调查总结了白云区的自然地理概况、综合工程地质概况、区域岩溶发育特征及塌陷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区域综合工程地质图、主要横断面剖面图及岩溶塌陷点(群)的分布图,为针对白云区岩溶塌陷研究工作奠定基础。(3)归纳总结了工程风险管理的知识体系、工程风险识别方法、风险估计过程及常用概率分布、工程风险评价方法等内容。结合国外某岩溶区矿厂蓄水库堤坝溃坝风险分析工程案例,阐述了风险分析中简化概率分析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4)对导致区域岩溶塌陷的各级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的相关原理,计算出各级风险因素对岩溶塌陷风险事件的影响权重并按大小排序,筛选出了对岩溶塌陷影响较大的8个因素:覆盖层厚度、岩溶发育程度、地下水位埋深、基岩岩性、覆盖层结构与底板岩性、地下水开采强度、地下活动强度和地表施工加载与振动。(5)建立区域岩溶塌陷模糊评价基本风险因素等级标准,将区域岩溶塌陷划分为5个等级分区:极易塌陷区(Ⅰ)、易塌陷区(Ⅱ)、次易塌陷区(Ⅲ)、不易塌陷区(Ⅳ)、稳定区(Ⅴ)。以伯努利试验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区域岩溶塌陷概率计算模型,并确定出岩溶塌陷概率等级标准:极易塌陷区P (R)∈[0.95,1.00)、易塌陷区P (R)∈[0.85,0.95)、次易塌陷区P (R)∈[0.70,0.85)、不易塌陷区P (R)∈[0.60,0.70)、稳定区P (R)∈[0.10,0.60)。对区域划分出322个岩溶塌陷风险评价单元,并按照各单元岩溶塌陷概率大小进行塌陷等级分区,绘制了区域岩溶塌陷等级分区图,分区结果为:极易塌陷区为5个,集中在江村、古楼岗、泉溪、西湖、社岗一带;易塌陷区为73个,集中在江高镇中部及南部和原石井镇中西部地区,工程实际中需重视并考虑致塌动力条件对岩溶塌陷等级提高的影响;次易塌陷区为131个,主要分布在人和镇、钟落潭镇中部及西部、江高镇北部以及原石井镇中东部地区,影响范围最大;不易塌陷区和稳定区共113个,主要分布在原石井镇东部、太和镇大部及钟落潭镇东部地区。从岩溶区工程勘察和场地工程加固措施两个方面,对区域岩溶发育地带的工程建设活动提出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