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手拈散加味敷脐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行经吻合器痔粘膜环切吻合术加外剥内扎术)术后疼痛、水肿、出血等方面的临床疗效观察,了解中药手拈散加味敷脐的临床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中药敷脐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方法:根据预试验确定样本量为60例,严格按照本研究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确定入选病例,(均为2007年9月~2008年4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肛肠科住院病人),以对照、随机化为原则,将纳入的研究对象按1:1随机分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人,治疗组采用手拈散加味敷脐治疗,方法为基础方手拈散(延胡索、五灵脂、没药、草果)中加入冰片,手术当天及术后每天敷药一次;空白对照组按常规方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一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一周后疼痛、水肿、出血等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止痛药的使用情况,记录患者住院天数等常见辅助指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60例患者均全部完成治疗,对治疗前两组的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精神状况、疼痛积分、水肿积分、出血积分等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前两组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对两组的疼痛缓解程度、水肿消失时间、出血量等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以上各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对两组住院天数的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对两组敷药后的疼痛积分进行比较,对照组术后疼痛平均积分明显高于治疗组,而治疗组敷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使用止痛药情况进行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痛药应用少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中药手拈散加味敷脐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等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结论:中药手拈散加味敷脐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等症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其缓解患者痔术后疼痛、创缘水肿、便时出血等症状,减少止痛药的使用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法。中药敷脐疗法为中医药治疗痔术后疼痛、水肿等并发症提出了新的用药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