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移动变形组件法的复合材料结构优化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l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资源竞争的加剧,工程设计界对结构的综合性能要求和轻量化设计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因此,由性质不同的材料组成的多功能结构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对这些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但是大都基于隐式的拓扑优化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设计变量太多、灰度单元等。本文基于一种新兴的显示拓扑优化方法—可移动变形组件法(MMC: Moving Morphable Components)展开研究,提出了多材料结构拓扑优化新方法,还对组件的相交面积进行了约束控制,建立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一体化优化模型。具体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  (1)基于 MMC框架的多材料结构拓扑优化研究。由于传统的多材料拓扑优化方法都是基于隐式的框架,其中对于每种类型的材料,必须引入定义在整个设计域上的相应的密度场或水平集函数来描述其结构分布,所以这将不可避免地引入大量的设计变量,对于三维问题,维数灾难尤其严重。本文基于 MMC框架提出的多材料拓扑优化方法,用不同性质的组件代表不同材料的布局,可以以更少的设计变量和自由度数来处理多材料结构拓扑优化问题,而且不需要引入复杂的材料插值格式。本文随后列出的几个数值算例展示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优势。  (2)组件相交面积控制方法研究。对于一些涂层结构或内部包含微结构的组件,要求各组件之间保持相互独立。本文设计了一种夹心组件模型,其夹心和外边框采用不同的材料。在计算时,通过约束各个组件的夹心和其它组件的任意部分的相交面积为零来保证其夹心结构的材料性质不变。此约束形式可以按照问题要求而做相应改变。在随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优化当中,此夹心组件模型也得到了成功应用。  (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的缠绕参数优化研究。本文首次将MMC方法和纤维缠绕成型技术相结合,对二维连续体结构柔度最小化问题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优化过程中,将纤维缠绕角和描述组件的参数同时作为设计变量,并采用经典层合板理论对结构的刚度进行了详细推导。此外,还通过控制组件的相交面积来避免一个组件被多个组件切割的情况,以此来保证其纤维缠绕角变化的连续和完整。此方法不存在例如灰度单元处的纤维角度选择不明晰、相邻单元角度变化不连续等问题,也不需要后处理工作来提取结构边界,对于工程应用更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中大量的数值算例也验证了该方法可行。
其他文献
随着微机继电保护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作为继电保护装置性能、质量的重要评定手段的继电保护测试技术也快速发展。传统的模拟式测试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场需求,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微机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成为继电保护测试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在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研究分析我国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研制了一种基于双工控
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破坏机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实验研究了短碳纤维增强环氧
沂南剪纸艺术在沂南地域的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取材于沂南自然事物,源于沂南民间生活,是经过观察思索,提炼加工,抽取自然中万千物象,以凝练的手法概括处理的图像元素,传达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对酒店专业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多.许多中职院校纷纷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育思维僵化、教学模式
当前,全团进入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作为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龙头项目和重要举措,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共青团工作的系统
高职院校辅导员学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不断的加强和推进辅导员学工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整体需求.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建立完善
在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且国内电力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电网公司加快推进“五交八直”特高压工程的背景下。特高压作为骨干网架,在我国迅速的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输送电力,目前我国仍处于特高压电网建设初期,互联后形成了规模更庞大、结构更复杂、控制管理难度更大的同步电网,会面临许许多多更复杂的安全稳固生产运行的难题。然而对于±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其内部过电压的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整个电能变换核心部分的电力电子变流电路被广泛的应用到工业、能源、交通等各个领域。但是,随之而来的变流电路故障问题也日渐突显,故障一旦发生,将会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器件的开路故障,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与恢复,电子设备甚至人身安全都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深入研究电力电子变流电路开路故障诊断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实现智能、高效、精准的诊断无疑具有巨大的实用价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电网的容量急需扩大,电网的扩建和建设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网规模越来越大,提高电力系统规划就成为了一个迫切的任务,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电网规划作出了深入研究,但运用于实际工程应用,还存在的许多问题。现代启发式算法也因为这些问题的约束,在电网规划问题上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要建立一个完全符合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是基本不可能的,只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