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非农产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缺陷所导致的土地细碎化经营、土地资源配置扭曲和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产出的提高,而且对农民收入的增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受到了政策制定者的重视。通过土地流转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农户增收成为了普遍共识。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但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依然偏低,且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深化对于土地流转与农户收入关系的理解,更为细致的研究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本文从农户分化的角度探讨土地流转行为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期为政府寻找提高农户收入水平的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建议。通过对农户分化、上地流转以及农户收入的相关文献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阐述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文所使用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6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对我国农户分化、土地流转以及农户收入的现状进行初步分析。然后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将农户分为纯农业户、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实证分析土地流转对不同类型农户各项收入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以下两点:(1)土地流转总体上促进了各类型农户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土地转入和土地转出对不同类型农户家庭纯收入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2)土地流转行为对不同类型农户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就如何发展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民增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