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首先借助电导值、相体积和表观现象的变化研究了单一稳定的三元W/O型淀粉微乳液。利用所得到的W/O型淀粉微乳液作为微型反应器,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出淀粉纳米粒,并借助透射电镜的表征研究了各制备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纳米粒的粒径及粒度分布主要受微型反应器的界面强度控制,而影响界面强度的因素主要是R值(即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值)及淀粉液浓度。通过控制R值和淀粉液浓度可以制备粒径及粒度分布可控的淀粉纳米粒,从而使淀粉纳米粒可望开发为靶向药物载体。 另外,本论文研究了用水溶液作为反应环境制备亲水性淀粉微凝胶,研究得到表面活性剂含量、淀粉液浓度及交联反应的转化率是影响淀粉微凝胶形成的主要因素。进一步通过均匀设计逐步回归法得到了制备平均粒径较小、粒度分布窄的淀粉微凝胶的优化工艺条件和预测定量方程。借助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光折射等技术的表征,发现所制备的淀粉微凝胶具有微孔网络结构和环境敏感性,而且相体积转变温度(T_c)约37℃,所制淀粉微凝胶的这些优越性可望作为靶向药物载体。 最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以疏水性小分子药物舒必利为模型药物,对所制备的淀粉纳米粒的载药性能进行了评价,发现淀粉纳米粒包埋载药的包封率可达到96.87%,吸附载药的包封率达到87.63%,淀粉纳米粒对舒必利的载药机理主要是吸附机理。这种载药淀粉纳米粒的体外整个释药过程分为快速释放相和缓慢相,释放规律符合双指数双相动力学方程,释药特点符合缓释药释放原则,即先有冲击量,后有维持量,具有一定缓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