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钛基负极材料钛酸锌锂的合成及其改性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des17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以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以及良好安全性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未来还有望大规模用于电动汽车等其他储能设备中,而设计和开发高性能的电极材料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电极材料钛酸锌锂(Li2ZnTi3O8)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瓶颈问题,对其展开了改性研究,以提高其导电性和高倍率性能,为高功率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更多的选择。
  首先,以 Li2CO3、TiO2和 Zn(CH3COO)2·2H2O 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Li2ZnTi3O8。通过考察其最优工艺条件可知,750℃下煅烧4 h合成的Li2ZnTi3O8结晶性好、电化学性能优良,与LiFePO4组装成全电池时亦能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采用Y3+对Li2ZnTi3O8进行了掺杂。在所有样品中,Li2ZnTi3-xYxO8(x=0.03)表现出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0.114、0.454、1.135、2.270、3.405和4.540 A g-1下依次循环10次后,其放电比容量分别可达231.2、217.6、209、200.9、197.5和192.9 mAh g-1。三价Y3+掺杂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Li2ZnTi3O8的晶格间距,增强其离子导电性,还能诱导其结构中产生Ti3+。另外,多余的Y3+还可以形成Y2O3散落在Li2ZnTi3O8颗粒间,有效阻碍颗粒的生长/团聚。
  为突出考察Ti3+的存在对Li2ZnTi3O8的影响,选取了还原性的C6H8O6作碳源并采用碳热还原法对Li2ZnTi3O8进行了还原。实验中通过严格控制C6H8O6的量,使最终生成的产物Ti3+自掺杂Li2ZnTi3O8中的残碳量可以忽略(~0.59 wt%)。Ti3+自掺杂Li2ZnTi3O8在1.5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后,放电比容量可达122.9 mAh g-1,表现出优异的长循环寿命。
  在传统碳包覆的基础上,采用C6H5Li3O7·4H2O同时作锂源和碳源合成了核壳型 Li2ZnTi3O8@C 复合物。在反应过程中,C6H5Li3O7·4H2O 热解生成的 Li2O被其同时碳化而成的碳壳所包裹,Li2ZnTi3O8的合成因此在一个相对受限的环境中进行,颗粒的生长/团聚得以有效抑制。当电流密度增大到1.135 A g-1时, Li2ZnTi3O8@C可以表现出226.4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高于纯相Li2ZnTi3O8的185.4 mAh g-1。
  最后,选取C8H15NO6作含N碳源制备了N掺杂碳包覆的Li2ZnTi3O8。结果表明,碳含量为~7 wt%的样品NC-LZTO-2电化学性能最优,其在2.270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后还能贡献128.4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高于纯碳包覆的Li2ZnTi3O8(77.5 mAh g-1)。N掺杂碳层包覆不仅可以调控Li2ZnTi3O8颗粒的尺寸,改善其电子导电性,其中的 N 原子还能与 Li2ZnTi3O8中的原子形成多种化学键,增强包覆层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Li2ZnTi3O8的电化学性能。
其他文献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发展成为制约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为了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发展并合理利用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以及建立大规模的储能体系已在全球达成了共识。作为电化学储能体系的代表,锂离子电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完全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手机、便携式电脑等。然而,锂和钴资源的日益耗竭使得锂离子电池的成本逐年上升,加上锂离子
学位
随着便携式穿戴设备、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锂资源的短缺与高需求量之间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作为二次电池的热门研究方向,钠离子电池很自然地进入了电池设计者的视野。钠离子电池具有很多与锂离子电池可比拟的特点以及独特的优势。首先,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在可逆储存和迁移机制方面存在相似性;其次钠作为锂的热门替代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高达2.6%,同时海水中还存在大量的氯
学位
电动汽车等大型电动工具的兴起,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在众多正极材料中,富锂锰基材料(Li1.2Mn0.54Co0.13Ni0.13O2)(LMO)以其高工作电压、高放电比容量、环境友好,成本低等优势,是一种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它低的首圈库伦效率及循环过程中电压和容量的不断衰减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其
学位
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高效能源存储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储能设备。但是,地壳中锂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储量匮乏等问题致使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不断变高,无法满足人们对大规模、高能量密度储能设备日益增加的需求。由于钾元素具有储量丰富、可用性高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所以钾离子电池(PIBs)在最近几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过渡金属硫/硒化物(TMCs)在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体现出了理论比容量较高,成本低
学位
由于锂硫电池拥有非常高的比容量和理论能量密度(约1675 mAh g-1和2600 Wh kg-1),并且活性物质硫还具有能量密度大、原材料储量丰富、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成为比商业化锂离子电池(LIB)更有前景的高能量密度系统之一。然而,锂硫电池的正极侧也存在着硫的导电性差、放电时活性物质的体积膨胀大、可溶性多硫锂化物(LiPSs,Li2Sn:3
学位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遏制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直流充电系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推广普及的关键条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三电平PWM整流器是实现电网和负载之间能量转换的重要电力电子变换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功率密度高等优势,其良好的运行特性能够提高设备性能,改善电能质量,在直流充电、风力发电、轨道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的需求驱动下快速发展,正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吉野彰所言:“锂离子电池将在新能源革命中发挥核心作用。”据权威新能源调研机构SNEResearch报告:2020年全球车用动力电池装机量高达137GWh,同比增长17%,预计未来五年全球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到2025年将超过650GWh。然而,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诸多关键科学问题悬而未决,尤其是锂离子电池高效利用与安全管理
学位
学位
学位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无创血糖检测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是测量过程中背景变动,如光源漂移、出汗以及人机接口处的位置变化、温度变化、压力变化等对光谱测量的影响。基于位置的差分测量方法被认为是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在被测部位的附近找到同时受这些背景变动影响的浮动基准位置,通过对同一时刻不同位置的光谱进行差分处理来削弱或消除同源且同步发生的背景变动带来的干扰。论文总结了课题组关于浮动基准测量方法的研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