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城市化与供需关系有着紧密联系,工业化产生供给,城市化产生需求,当工业化与城市化增长速度有所差异,反应在供需关系上会引起需求不足,为更好的发挥城市化作为未来经济发展增长极的带动作用,提高其发展水平对协调供需关系、平衡国民经济有着重要作用。交通资源在促进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起着润滑和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推动城市化进程。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推动了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这使得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城市交通问题层出不穷,这将阻碍城市化发展进程,影响经济发展质量。为了更好地发挥交通资源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有必要对交通资源配置与城市化发展的适应性进行研究。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学者的观点,对交通资源配置与城市化的涵义作出界定,分析交通资源配置与城市化发展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本文创新性的通过引入工业化推导出交通资源配置与城市化存在相互促进、彼此适应的关系,对我国31个省市交通资源配置、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过程中借鉴了物理学中的耦合系数模型并加以改进,构建交通资源配置与城市化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并将其作为适应性评价模型,进而根据耦合协调系数对适应性水平作出评价。以甘肃省为例对交通资源配置与城市化发展的适应性进行研究时,分别从基于时间序列的纵向和基于横截面的横向进行分析,通过科学合理地筛选指标设立交通资源配置与城市化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两系统的适应性评价模型即耦合协调模型,根据适应性系数分析交通资源配置与城市化发展的适应性现状,结合甘肃省自身发展情况,从交通资源配置方面和城市化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提高两系统的适应性以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