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有球组合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来源 :天津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engjiaxu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2014年第17届亚洲运动会男子篮球比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有球组合技术运用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7届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运用有球组合技术的指标进行量化统计,并对中国男篮与对手在本届亚运会上有球组合技术的运用和表现进行评价,找出本届比赛中国队与对手在有球组合技术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为中国男篮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男篮有球组合技术运用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手;中国男篮后卫和中锋球员有球组合技术运用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手;中国男篮有球组合技术运用次数在一区优势明显,特别是中锋球员运用次数明显多于对手。2、运传组合技术运用次数中国男篮前锋球员明显少于对手;中国后卫运球突破传球组合技术运用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手。3、运投组合技术中国男篮在区域二内运用次数明显少于对手;一区和三区运球突破上篮组合技术运用有效率中国男篮明显高于对手;中国男篮前锋球员运投组合技术运用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手。4、接投组合技术运用次数、有效运用次数和运用有效率中国男篮都明显高于对手;区域一内中国男篮接投组合技术运用次数和有效运用次数明显多于对手;中国男篮前锋球员接球上篮组合技术运用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手。5、接传组合技术有效运用次数中国男篮明显多于对手,其中区域一、区域二内接传组合技术运用有效率优势明显;中国男篮中锋球员接传组合技术运用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手。6、接运组合技术运用有效率中国后卫球员明显强于对手,中国中锋球员明显弱于对手。
其他文献
学位
20世纪80年代末,徒步运动以燎原之势席卷到整个中国,其自然性、时尚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吸引了众多眼球,参与群众的热情之高、队伍之多、影响之广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项休闲运动
生物课中,教师可以运用相关语文修辞手法,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使学生便于理解,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Biology class, teachers can use the relevant language rhetor
期刊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已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由于
高等教育质量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形式的教学评估、学情调查等较为盛行,但极少有研究是基于课堂观察来描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依于教师”,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源于教育,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我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