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现了“改变以教为主”的原则,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最直接的体现。近年来,“学生参与”已引起了众多学者地关注并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对象大都倾向于大学生、高职生与高中生,而对于初中生课堂参与进行专门研究比较少,具体到英语这一学科更是一个缺口。因此,对初中生英语课堂参与的研究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现实的需要。鉴于此,本论文对初中英语课堂上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本研究主要运用调查法,辅之以文献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笔者首先选取了运城市某县一所实验中学的两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并把初中生英语课堂参与界定为学生个体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心理上和行动上所表现出来得一种倾向性行为,是学生围绕英语教学目标,主动调整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它包括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参与和行为参与三个方面的内容。然后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初中英语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1)了解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行为参与、认知参与与情感参与三方面的总体参与情况。(2)调查和分析班级类型、性别以及性格的不同对初中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与情感参与是否有影响以及存在怎样的差异。(3)调查和分析初中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与情感参与三方面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调查结果发现,(1)初中英语课堂上学生参与的总体情况是: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参与更多的倾向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2)普通班和实验班在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格的学生在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方面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认知参与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3)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维度在总体上相互间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三个维度下具体变量间则具有显著相关性。最后,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初中英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水平提出相关建议。